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趋势迎来了拐点.这种长期趋势的变化正在对微观企业绩效和行为产生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同时,这种长期影响也正在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文章试图将劳动力供给因素纳入ACF和DLW微观企业绩效分析框架中,进而检验企业所在县级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对当地企业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发现,本地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下降对微观企业绩效的冲击在10年前已经显现:1.由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确实可以提升本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会降低经济利润率;2.劳动力供给变化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利润率的影响在全国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企业更早地受到了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冲击;3.劳动力供给变化主要以"劳动力成本"为中介,进而对生产率和利润率起到不同的作用,以"劳动力成本"为中介的传导机制会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经济利润率.文章的研究对于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转型压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蓓 《当代经济》2016,(23):8-10
本文收集了我国1982-2010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等宏观经济变量,在“绝对收敛”和“相对收敛”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全国范畴内的经济收敛速度,间接扩大了区域差距,且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发散趋势.尽管目前劳动力老龄化还不是造成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减少,提升中西部地区的人才积聚能力将是缩小我国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劳动力供求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趋缓,年龄相对高龄化,素质水平在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数量的势头会逐步减弱,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劳动力需求则素质要求更高,私有部门的需求占主体地位,但地区供求矛盾依然突出。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导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7.
张平 《经济论坛》2000,(23):6-7
减员增效是当前国有亏损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一项重要的也是基本的措施。随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深入进行,企业的富余人员将不断增多,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就业问题事关稳定,并与企业改革成败密切相关。因此,正确分析世纪之交的就业形势,妥善处理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迫切。 一、劳动力资源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据统计,我国城镇经济活动人口2亿,农村近5亿。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需求不足的状况一直没有缓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由于确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模式,因此必然存在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而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市场配置的重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形成了现在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口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加强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的扩大支持就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托达罗模型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否定,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具备一定的解释力。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从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差别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两个角度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托达罗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老化,这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增加劳动力供给;根据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趋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趋势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人口结构新特征,分析了劳动力年龄结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扩展得到人口变量与经济变量的关系。通过建立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PSVAR)发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波动与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波动密切相关。其中,30~45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有正向影响,46~64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有负向影响,而15~29岁劳动力占比的波动冲击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正向影响。使用Leslie模型方法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若生育率逐渐升高,则未来青壮年劳动力的比例波动趋缓会对缓解经济波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生育政策,优化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黎 《现代财经》2000,20(9):56-59
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的失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是处理就业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活动、劳动力流动等几个影响就业的因素加以分析研究,以期对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资源存量和劳动力结构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索劳动力结构是否是引起“资源诅咒”或“资源福音”的一个原因。理论研究发现,在不同限制条件下,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而言始终是一个有利因素。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从总体上讲,我国省域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没有逆转的可能,避免“资源诅咒”问题的发生,使丰裕的自然资源成为地区发展的“福音”,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为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地区讲,“资源诅咒”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而劳动力结构的异质性主导着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2,(4):13-13
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完成的2002年度《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提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应该确立以就业为核心的经济政策,继续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介绍,该绿皮书认为,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所有经济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异质性、部门经济增长存在着聚集效应以及农村劳动力收入分配服从平均主义原则的假设出发,构建了一个解释二元经济城市增长机制的拓展的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及未来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而这种转移将在城市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同时进行。在一段时期内,城市正规部门的发展将决定农村中高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而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则决定了农村中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但从长期看,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将取决于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中具有聚集效应的那一部分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更有意义的是,具有聚集效应的城市非正规部门的发展还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和我国城市化层次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城乡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伟德 《经济地理》2001,21(4):427-430
本文通过对就业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分析,提出我国低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导致当前城乡高失业率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认为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从控制劳动力供给速度,刺激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需求,改善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我国城乡就业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问题发端于"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命题,长期以来,对人口红利的研究集中于人口总量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较大程度地忽略了人口年龄结构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这一结构性视角,对人口年龄结构极具生产性的人口红利最新理论进行回顾和评述,认为开拓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综合性人口红利测度模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动态模型的研制等将是人口红利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将会使劳动力市场平衡打破,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机制、用人需求,迫使劳动力市场相应做出调整,以适应未来新的劳动力市场机制,而做好未来劳动力资源需求引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现WTO条件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成为必须加以研究的课题。一、WTO引发劳动力资源的变化一体化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初期,国际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主要特点就是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信息及行业间的来往,融合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