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产业影响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对国际反倾销经济效应相关研究进行追踪梳理.旨在把握后金融危机时代不同国家过度运用反倾销措施实施贸易保护新动向的深层次动因,为我国政府制定和优化贸易政策,完善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体系,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创新的战略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鲍晓华 《经济研究》2007,42(2):71-84
本文利用1997—2004年中国反倾销案例8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的贸易模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反倾销行为贸易救济效果的证据。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反倾销措施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有明显的“贸易限制效应”;不仅征税案例,即使是无损害结案的反倾销指控仍然对指控对象国的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即反倾销具有“调查效应”;但是涉案产品可能在指控对象国和非指控对象国之间转移,这种“贸易转移效应”部分削弱了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总体上看,反倾销仍然起到了救济本国产业的作用,因为无论是指控对象国还是非对象国的进口价格都会上升,从而控制了中国涉案产品的进口总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85-2000年分国家、分产业、分年度数据和混合Logit方法对反倾销申诉和措施中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规模及沉没成本的角度选取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及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政治经济变量,发现政治经济因素在提起反倾销申诉和执行反倾销措施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规模越大,沉没成本越高的企业越具有能力和动力提出反倾销申诉。同时对政府越具有政治价值的产业,越有可能得到政府的反倾销支持。当考察对华反倾销申诉和措施时,发现政治经济因素表现得更为显著。通过加入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表明,对华反倾销裁定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2001年-2008年对外反倾销案例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横截面单元为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及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中国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效果非常显著;中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对进口贸易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但并未起到限制进口贸易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对外反倾销并非是要构筑贸易壁垒体系,更没有将之作为抵消贸易自由化效应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反倾销作为国际贸易中的救济措施,会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其中尤以贸易转向效应最为明显。结合竞争模型,分析反倾销产生的进口转向效应及其对反倾销的有效性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国内外反倾销的贸易转向及产生的问题,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反倾销作为新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关于反倾销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现有的实证分析相当少。因此在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反倾销与中国出口贸易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新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反倾销行为对中国出口贸易冲击效应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已有的文献并未揭示为何不同产业对于反倾销申诉的参与选择及其裁决结果的广泛差异。本文从经济规则属性、结构属性、政治属性三方面分析了产业对于反倾销参与的自我选择效应,并引入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控制这种内生性。二阶段经验分析验证了自我选择效应对反倾销裁决的影响。发现产业在申诉阶段的自我选择导致了在裁决阶段其收益预期的自我实现,导致反倾销成为少数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反复运用的长期战略工具。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频遭反倾销诉讼的同时也在积极利用WTO的规则对贸易伙伴发起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和立案实施的数量体现了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复杂的双边关系。通过负二项面板检验证实,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稳定是影响中国反倾销的首要因素,同时,中国发起反倾销诉讼与其遭遇反倾销数量密切相关。相关度因贸易体的反倾销传统而异,对于反倾销"俱乐部"成员,中国既有报复的意图又有被报复的顾虑;对非俱乐部成员,主要是基于对国内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的考虑。由于诉讼过程具有显著的"贸易调查效应",因此其报复性较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更强。整体而言,中国正在经历"边摩擦边学习"的适应过程,对WTO框架下的国际惯例和贸易规制的掌握和运用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反倾销手段已逐步演化成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 ,其使用之频、效力之高已远远超过其它限制进口的手段。本文在总结中国反倾销实践特点的基础上 ,揭示了反倾销对国民经济的传递影响机制和广泛的经济效应 ,包括对产业的影响、对贸易的影响、对外资的影响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这次欧盟东扩产生了重大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中欧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对欧盟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中国的贸易流量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欧盟东扩的确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由于欧盟东扩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欧盟国家与非欧盟国家的相应双边贸易流量下降了;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之间的贸易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之间贸易促进作用非常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老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促进作用明显;欧盟东扩对欧盟新成员国和非欧盟国家之间贸易的贸易促进作用很明显;欧盟东扩对中国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不是很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欧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反倾销摩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受美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被诉倾销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扩大,被裁定的倾销幅度增高,使中国出口商品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全面介绍美国对华反倾销现状,分析了美国对华反倾销原因,提出中国政府应指导、协调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态度,依法应诉国外对我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确保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94-2011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CAI指数和RCA指数,并运用动态空间Durbin面板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贸易开放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成员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产生"第三方效应"的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国际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其他东盟10国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2)货物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其进一步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十分有限;(3)服务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进一步的服务贸易开放能够提高各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在CAFTA框架下制定贸易开放政策以促进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从产业内分工的角度出发,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AE法,对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农产品对美竞争力状况和中美产业内贸易结构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相应的结论得出不断提高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改善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对1995-2012年国外对华反倾销立案、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数据作实证分析,阐述了贸易保护主义演变的新特点,梳理了我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光伏双反案的动态发展过程,剖析了其所引发的产业效应。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构建了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模型,以期为我国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普适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已跻身世界贸易六大强国行列。但同时,我国出口产品被反倾销、反补贴涉诉案件日益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一些应对反倾销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反倾销视角下我国产业安全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 ,是进口国采取的保护本国产业免受进口产品冲击 ,实现对本国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 ,世贸组织允许单边使用的控制进口措施已寥寥无几 ,而反倾销措施却越来越成为各国极力寻求使用的贸易保护武器。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诉讼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涉及金额也不断增加 ,这严重影响了出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 ,加强应诉工作 ,争取胜诉 ,是十分现实的问题。长远来看 ,培育产业竞争力是维护产业安全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现状和特点,并结合反倾销案例分析了反倾销措施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抑制乃至消除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陈奉先  李娜 《经济科学》2023,(5):102-122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企业遭遇东道国反倾销制裁时的行为选择模型探究反倾销壁垒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影响,并利用2000—2020年Bv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临时性贸易壁垒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道国的反倾销措施在整体上会降低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成功率,尤其是当东道国制度质量较差、与中国文化距离及地理距离较远、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时,反倾销制裁对并购成功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反倾销制裁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贸易竞争力进而抑制并购成功率。进一步考察发现,反倾销制裁的“跟风效应”对跨国并购成功率存在着明显的跨国和跨行业负向溢出作用,东道国反倾销制裁网络中心性的提升会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能够缓解反倾销制裁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跨国并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状况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而且可以体现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通过构造一个知识产权贸易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创新产出函数,实证分析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推动效应,因此,培育中国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中国知识产权贸易竞争力,对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如何应对国外对华出口产品的反倾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关税税率不断降低的今天,利用反倾销这种被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合法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做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频繁使用,其中不乏一些国家和地区滥用反倾销措施,进行贸易保护。中国已成为国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大规模的对华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头号拦路虎。我国产品屡屡受到国外反倾销调查,这提醒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国外的反倾销我们应该依法应对、积极应对、理性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