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36):181-18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急诊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重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率、PaC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PaO_2、Sa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6.7%(2/3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急诊重症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普通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30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通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孟庆侠 《企业导报》2014,(6):197-197
目的探讨和分析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两组患者,均采用了微波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了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前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糜烂患者采用微波和系统性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降低了术后宫颈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白丽华 《企业导报》2014,(6):194-194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收的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者给予了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了健康教育护理,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22):328-329
目的:为了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探讨护理干预在其操作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4月的1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留置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延长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许方 《价值工程》2013,(35):307-30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提高护患关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内科住院病人10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为基础,制定并使用护理路径表,实行护理责任制及患者认证制。对两组住院患者的沟通条目的结果、护理质控得分、护士对科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8项沟通条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质控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本科室护患沟通工作的满意率路径组为94.74%,普通组为8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提高护患沟通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庞晓智 《企业导报》2015,(5):186+153
目的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接受的相关护理服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心理状态等都有了明显改善。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加快其康复进度,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筛选120例于2015年01月-2017年01月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分组依据为干预护理工作的差异,分作两组:行常规护理的60例作参照组组,治疗组60例则行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全面统计两组护理效果,再作比较。结果:经护理后,治疗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参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聂炜娟  张宏考 《价值工程》2011,30(31):269-270
目的:总结结核性心包炎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整体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接诊的11例以心包填塞为首发症状的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并心包腔内注射尿激酶、异烟肼、阿米卡星等药物配合全身抗痨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护理人员给予精心的全程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所有病人入院时症状均消失,置管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患者均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治疗结核性心包炎效果可靠,治疗过程中配合精心的全程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用于胆囊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麻醉处理,而实验组患者在腹腔镜的辅助下给予硬膜外麻醉,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基础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CO2气腹时及插管拔除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烦躁反应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麻醉处理相比,腹腔镜胆囊手术硬膜外麻醉,可以稳定患者呼吸循环,降低烦躁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劲红  付成华 《价值工程》2011,30(9):253-25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穿刺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的资料。结果:经精心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术后痊愈32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18例,放弃治疗8例。结论:对微创引流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25):140-141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疗程4周,用SF-36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利于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晓松  赵丽华 《价值工程》2012,(27):229-230
目的:将中医临床路径思维引入到护理带教工作中。方法: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结果:总结出了一套既顺应目前教学形势,又能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特色的教学方法。结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具备较高的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冉成华  刘玉兰  梁敏 《价值工程》2011,30(24):326-32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对4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治疗后25例患者痊愈出院,11例生活基本自理出院,2例呈植物生存状态,1例因脑疝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云鸿  胡月 《价值工程》2013,(30):287-288
目的:通过人性化服务的优质护理,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2012年7月起,对我科围手术期的患者,从入院开始、术前、术后至出院,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均按照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结果:2012年下半年至今,我科住院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明显下降,综合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晶茹 《价值工程》2013,(12):312-31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胸外科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不采取风险管理;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及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结果:与风险管理前相比较,经过风险管理后,围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输液反应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风险管理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陈玉宇 《价值工程》2013,(34):142-143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消化内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为调查标准,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水平,分析对比方法总结分层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消化内科护士在使用了分层管理模式之后无论是在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上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上都获得了明显的提升。结论: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运用到消化内科护士管理中,不但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改善护患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丰桂平  凌红芬  祝玲 《价值工程》2011,30(18):286-286
目的:通过对32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实施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心脏瓣膜置换病人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所达到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顺利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9天,院外随访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术前健康宣教和术后呼吸、循环系统的监测及电解质和凝血酶原的监测,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56名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综合护理组的HAMD分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病情缓解,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李颖  陈猛  温立勇 《价值工程》2012,31(36):293-294
目的:研究经过麻醉之后在恢复室进行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在麻醉恢复室程序化护理,成功复苏率高达97.9%,并利于并发症及时的发现,提高围麻醉期的安全性。结论:通过程序化护理保证了患者接受系统治疗以及护理,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水平有很大提升,保证了护理质量,使管理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