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镇企业是农村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对于顺利实现乡村城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这在其他类型企业中是罕见的,这些社会资本构成了其迅速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遇到了挑战。乡镇企业要想适应形势,实现发展,必须进行社会资本的重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企业社会资本探究为背景,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融资的新兴理论进行详细地阐述和研究。并以该理论为作为指导,通过对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与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对比,剖析该公司在利用社会资本进行融资的各种优势,同时利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归纳法、跟踪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东方航空公司近些年的融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炼出东方航空在利用社会资本进行融资的成功经验,用来指导我国其他企业从事有关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融资活动,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社会资本向企业社会资本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资本在层次上可以分为微观社会资本和宏观社会资本。文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并从不同的层面分析了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变为企业社会资本的过程,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研究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实践中,核心员工所掌握的个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核心员工流失对企业打击巨大.因此,如何将核心员工的个人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制度化为企业提供了思路.本文就如何将个人社会资本制度化为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旨在于强化信任、社会资本对企业科学发展的作用。如何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培育和用活以信任为基本要素的社会资本视角,探讨了信任、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从信任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切入,提出了推进企业发展的措施。从而较为系统地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关乎企业发展的信任、社会资本?为什么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必须注重信任、社会资本?怎样通过信任、社会资本的路径推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竞争优势探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企业社会资本是反映企业内外部社会关系特征的一种资源。它可以使企业在内外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合作租金"和"位置租金",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平衡各个层次的企业社会资本、协同各个维度的企业社会资本、关注企业社会资本的收益与成本等方面,来实现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镇企业必须走集成创新之路,加快集成创新是进入资本市场的关键。公司制和私人企业是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乡镇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点,培育风险资本市场、发挥创业投资公司的作用是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乡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特视角。本文在对企业内部社会资本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企业文化对于构建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乡镇企业经营组织和管理的现状 ,分析加入WTO后 ,中国乡镇企业可能遇到的冲击 ,研究在中国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 :因企业制宜 ,确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抓好老企业改制 ;坚持规范原则 ,建立产权的运作方式和工作程序 ,精心组织 ,搞好资产评估。 相似文献
12.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本文站在社会网络的视角,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慈善捐赠行为。结果表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能够提高企业所处网络其它主体对它的信任度和义务认同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资本丰度;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对社会资本的纵向关系资本、横向关系资本和社会关系资本三个维度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各分维度社会网络主体往往更倾向与慈善企业建立连结关系。 相似文献
13.
社区社会资本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五大目标的顺利实现。尔德井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村庄外部网络的链接、内部关系的整合及规范秩序的重建,既获得了社会资源,又增强了发展能力。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分化与转型,都为村落社区开发、利用社会资本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article, we extend and refine previous research o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by specifically examining consumers’ use of pre-exist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i.e., friendships) with firm representatives to make purchases.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e various consequences of using pre-existing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grates these new outcomes with existing research to develop a cohe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Doing so highlight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strong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ms and customers, while also extending marketing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Finally, this study links the outcomes of using these relationships to important marketing constructs, such as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相似文献
15.
Thomas Maak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4(4):329-343
I argue in this article that responsible leadership (Maak and Pless, 2006) contributes to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and ultimately
to both a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the common good. I show, first, that responsible leadership in a global stakeholder society
is a relational and inherently moral phenomenon that cannot be captured in traditional dyadic leader–follower relationships
(e.g., to subordinates) or by simply focusing on questions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Business leaders have to deal with
moral complexity resulting from a multitude of stakeholder claims and have to build enduring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s
with all relevant stakeholders. I contend, second, that in doing so leaders bundle the energy of␣different constituencies
and enable social capital building. Social capital can be understood as actual or potential resources inherent to more or
less institutionalized relationships of mutual recognition (Bourdieu 1980). By drawing on network analysis I suggest, third,
that responsible leaders weave durable relational structures and ultimately networks of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rich in ties
to otherwise unconnected individuals or groups.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I argue, fourth, that responsible leadership may result
in the creation of value networks (Lord and Brown, 2001)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which enhance social capital and thereby contribute to both a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the common good.
相似文献
Thomas MaakEmail: |
16.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颖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23):84-85,112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而又难以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依旧无法彻底得到解决。政府应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规范和发展现有全国性证券交易所,降低创业板门槛、加强创业板监督管理,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新三板扩容,以此来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孟维金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0,(5):63-64,93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过渡性概念,民营企业中,企业家成为企业与社会环境进行资源交换的“接点”,有能力为企业获取相应的资源,对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构建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当前,民营企业员工激励还存在着激励手段单一,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激励方式狭隘,重视短期激励而忽视长期激励。在社会资本视角下,要建立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效果,应该从激励机制实施手段的结构优化出发,针对民营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的特征和主导需求设计系统化的员工激励机制。通过多种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整合,引导客体积极达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用理论和实例阐述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即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 ;实施精品战略 ,提高产品质量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生命 ;创造特色产品 ,提供特色服务 ,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关键 ;采用高新技术 ,开展创新活动是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editorial to a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ethics in small firms, the case is made for greater use of high quality empirical research on business ethics.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have much to offer to the field of business ethics that continues to be dominated by normative, moral philosophy. The second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o argue for a re-orientation away from the large multi-national firm as a benchmark subject of business ethics research. One important point of view to be included is that of the small firm, which remains the dominant organisational form throughout all the OEC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视角指出,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是一种摄取稀缺资源并由此获益的能力,它随着企业集群这一产业组织的成长发展而不断演进,据此提出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一般过程.对其演进过程,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集群内社会资本演进的动力机制--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