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微型企业的就业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业人数增长迅速,而且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有所提高,是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而且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还存在企业数量过少、就业总人数不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较低、平均每户微型企业吸收就业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因此,河南有必要制定专门政策、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人民大学学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改革建议:解决就业地区结构性矛盾,落实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优惠限制裁员;在大学开设职场课程,职场教育从进入大学就开始;同时,与企业建立长期联系,为学生争取实习机会。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5,(1)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话题。由于综合素质、就业意愿以及就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每个人面临的就业机会都有所不同。但由于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就业已经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中,笔者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与就业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如何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保证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实现相对充分的就业一直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较强,就业压力相对较轻;而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时,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会随之减弱,就业压力将相应加大。我国在2010年之前一直遵循这条规律。不过,2010年以后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没有导致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5.
连锁经营管理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尤其在零售业和餐饮业方面表现突出。然而,虽然政府不断创造就业机会,但是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通过对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了全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办学情况及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搜寻工作的交易成本显著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贫困家庭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社会资本匮乏,在就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要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贫困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积累社会资本。同时,高校和政府也应该联合企业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贫困毕业生就业的交易成本,促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原动力、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当前很重要的是就业问题,如果民营经济发展得比较好,就能提供比较多的就业机会,也能给国有企业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民营经济崛起对中国经济的意义似乎不言而喻,但他们的困惑却一直如影随形,抹之不去。  相似文献   

8.
社区服务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服务是指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不同社会经济主体面向社区成员提供的各类服务。社区服务既包括面向社区重点对象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也包括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一般有偿服务。社区服务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从增加就业的角度看,社区服务无疑孕育着巨大的就业机会。将社区服务与增加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开发社区服务增加就业岗位的社区就业,是缓解我国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东省1987-2006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进出口贸易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出口、进口、FDI与就业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的关系的结论。广东省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出口队伍中;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外商直接向第三产业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国内投资企业要充分引进稀缺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培训人才,充分开发尚未利用的人力资源,刺激省内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促进就业和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及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通过推进制度改革、明确政府定位、转变城市居民的观念以及增强农民工自身素质等方面,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给农民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机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一致性。这并不完全是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而是影响就业增长其他因素的负效应抵消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部分贡献,也有经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宏观政策等因素。应采取增加劳务输出和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单纯GDP取向、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实现经济与就业一致性增长。  相似文献   

12.
进口贸易、R&D溢出与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6~2005年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总量变动的影响及影响的部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进口贸易对国内制造业的R&D溢出效应后,中国制造业从发达国家的进口没有通过替代国内生产而减少就业,相反,进口贸易通过R&D溢出增加了整个制造部门的就业。由于技术进步的两面性和各部门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由于R&D投资回收期长、国内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弱,国内R&D投资和进口贸易的R&D溢出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趋势效应、价格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存在,使就业变动呈现动态调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就业结构一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但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开放程度之下,符合经济最优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并非是使其与产业结构完全一致。本文提出最优就业结构的概念,并应用DEA方法计算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我国各产业劳动力比重能达到最优就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将能提高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诚信意识淡薄;制造虚假证书欺骗用人单位;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承诺行为等方面就业诚信问题及其原因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解决就业诚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社会、高校的头等大事。为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积极扶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综合素质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体现,总体上不能提高就业概率,就业意愿和就业行为有助于展示人力资本价值,可提高就业率。与2008年相比,2010年综合素质和就业行为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减弱,就业意愿的作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这会打击人力资本投资的热情,导致"弃考"、"弃学"现象,并最终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先,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促进高素质人才顺利就业。打破体制性分割,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并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双方匹配。其次,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信息发布、面试、录用等环节,确保透明、公开、公平,让拥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大学生脱颖而出。再次,要从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资金等方面扶持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开辟一条"增量型"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1994~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角度分析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证实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的外贸就业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出口的就业效应均为正,进口的就业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但在西部则显著为负并在荬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资的依存度也日益提高,可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就业的促进效应尤为明显,它不仅体现在外资企业直接提供的就业机会,还包括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是整体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政府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发挥了基础的作用。但这个改革任务还没有完成。如果宏观经济政策仅仅关注经济增长.没有真正把就业作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就业扩大效果,也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初衷。在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中理解就业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体制,实现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闫文娟  郭树龙 《财经论丛》2016,(10):105-112
本文从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FDI的角度,系统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以1999-2014年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就业不仅存在直接正向作用,还会通过三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就业。环境规制通过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间接促进就业,同时,环境规制通过刺激技术进步和抑制FDI间接削弱就业,但环境规制对就业的总效应为正。本研究对实现环境保护和就业双重红利这一目标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