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从信息披露的视角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持股行为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具有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在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显著高于信息披露较差的公司,随着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因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信息披露质量提高,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改善逐渐凸显出来,而在信息披露质量很差的公司其治理作用受到限制。换言之,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受制于公司信息环境的影响,改善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其应有作用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翟若莼 《现代商业》2012,(20):227-228
文章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引入了公司治理这一中间变量,分别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和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实际发展状况及相关制度背景,以探讨机构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影响为主线,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上市公司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盈利能力等方面优于非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开放式基金持股公司和封闭式基金持股公司在治理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金能同时对上市公司产生"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派现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新  龚练 《商业会计》2011,(26):30-31
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公司的财务决策进而影响公司价值,一直是财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09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派现的影响,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恶意派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上市公司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的相关关系做实证检验,以探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总体上,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作用,能够促使公司提高盈余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短贷长投的程度越低;(2)在非效率投资越多的公司中,机构持股对短贷长投的治理效果更突出。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区分机构投资者类型后,这一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中;在机制检验中发现,股东-管理层代理问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短贷长投现象的抑制作用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文章从股权结构的视角研究了短贷长投现象,肯定了我国制度背景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说,机构投资者持股后会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则可以改善公司的业绩。文章通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后对中航工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简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其持股公司的业绩并不是越好而是呈现出不规则的、混乱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机构投资者治理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会计稳健性和债务成本的负相关关系。根据机构投资者持股目的将其划分为稳定型和交易型两类时,发现相对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会进一步减弱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会计稳健性和机构投资者治理均有利于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并且会计稳健性和机构投资者治理这两种治理机制在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上呈现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肖玲 《现代商业》2014,(2):158-159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快速发展以及其持股比例与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公司治理方面各方越来越关注,也使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主体。根据深交所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国有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价同步性、股价信息含量的关系,从整体上考察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有效性、定价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提高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使得股价包含更多的公司基本面的信息,降低股价的同步性,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引导了资源更加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1.
许广义  薛飞 《商业研究》2005,(5):147-148
由于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中个人投资者监督成本内化和收益外化的"搭便车"的现象,从而决定了机构投资者本身就是一种解决企业监控难题的制度。不同性质的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市场空间和实际作用的不同,完全可以考虑以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所能产生的市场互补和功能整合效应,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钱露 《财贸研究》2010,21(4):118-123
为了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绩效并促进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构投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受到质疑。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这样特殊的股权结构下,机构投资者具备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其参与公司治理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中国机构投资者与其委托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影响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雁 《商业研究》2004,(23):114-116
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兴起 ,如何有效地参与到上市公司治理之中 ,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分析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参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及内在动因和决策支持模型 ,并对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有关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在公司治理领域内对传统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尚未形成逻辑一致、系统的分析框架。借鉴美英公司治理模式下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参与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关系系统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都有不同的观点。通过选取2003-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量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对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有一定的正向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improving firm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channel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decisions. We find that 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irm performance. We examine this relationship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find that investment advisors are most effective monitors in improving firm performance through corporate investment.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e monitoring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when internal governance is weak. Institutional ownership and other form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cluding CEO incentive compensation and control, shareholder right provisions, and board of director monitoring) operate as substitutes, rather than complements, in improving capital expenditure decisions. Copyright © 2012 ASAC.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如果对机构持股特征以及影响机构持股比例高低的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就会发现不同机构持股比例的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治理状况和市场化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股权越分散、流通股比例及流通市值规模越大,越受机构投资者欢迎,其机构持股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8.
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英 《商业研究》2005,(17):31-33
最近一段时期,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改革和股份公司治理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应该明确进行改革的缘由,由此才可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基于这一认识,以制度经济学范式为框架,从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制度变迁中的目标函数导向和约束条件限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性、以及“制度变迁成本分担假说”,来探讨市场化改革引致国有商业银行的脆弱性问题。试图基于此项分析找到制度方面的“症”和“体”,以利于产权改革和股份公司治理的正确设计。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whether the behavior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representatives on boards leads to observable differences in corporate finance. We find that directors representing pressure-sensitive investors (i.e.,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prefer lower financial leverage whereas pressure-resistant directors (i.e., mutual funds and pension funds) show no particular preference. When analyzed separately, directors appointed by banks and insurance firms have different attitudes. Bank representatives on boards increase both the financial leverage and the banking debt.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some types of institutional directors provide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firms on whose board they sit, supporting the view that boards manage the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and provide firms with preferential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financial expertise. This research has interesting academic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the debate over the proper degree of institutional involvemen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different agendas and incentives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refore, both researchers and policy makers should no longer consider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s a whole. In addition, our paper calls for new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 involvement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nonfinancial firms. This new research could require new insights on the dynamics within the boards and on the interplay among the knowledge, incentives and attitudes of quite different dire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