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援;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结构如何变化的理论.文章从这一视角阐述了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技术进步是劳动力转移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城乡统一、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集群以及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镇》2004,(9):9-10
近年来外商在华区域分布变化明显,其中“北上”的趋势明显,“西进”的规模较小。我国外资区域间转移与传统意义上的转移投资存在很大差别。在北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一些条件好的中心城市,完全具备大规模吸收外资的条件,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型经济带。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对外资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外商投资加快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滨海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订单式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拓展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新渠道和新空间,解决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就业十分困难的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变“送钱给物”为“扶技长志”,是破解劳动力过剩与劳动力难以转移这一矛盾的现实选择滨海县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发展劳务输出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然而,劳动力严重过剩与劳动力难以转移的矛盾一直困扰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镇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的经济增长表现为明显的投资依赖,投资率不断攀高,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逐步显性化。鉴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投资率过高无疑存在一定问题,但更关键的问题是投资效率低下。为达致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体制改革是基础,同时要切实改变重“硬”轻“软”的投资理念,加大科技教育等“软”投资力度,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化解投资领域的问题也应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前“两廊一圈”经济合作区内广西经济结构特点以及广西经济优势和目前的实际情况,广西在“两廊一圈”经济合作区内的“东引”和“南进”投资重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东引”方面,包括基建项目的投资、“东引”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东引”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东引”资金改造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南进”方面,积极开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投资重点包括基础设施、工业领域、农产品领域、金融业和旅游业等。  相似文献   

7.
闫逢柱 《特区经济》2006,(1):300-302
我国台湾农业是典型的“精致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结果是农业劳动力要素绩效的提高。台湾农业劳动力要素的这种变化对祖国大陆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大陆应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加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视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詹清滚 《老区建设》2010,(17):34-3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星子县“十一五”期间有12个重点扶贫村。农村贫困、劳动力富余、经济发展缓慢是扶贫村的一个共同特点。星子县扶贫办按照“十一五”扶贫发展纲要,紧扣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民生工程不放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面对宏观环境的“新常态”变化及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压力,中国农业银行丹东市分行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和本行实际情况,将法人资产业务下沉到一级支行,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施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四重策略”,不断加大信贷扩户工程力度,去年优质法人贷款客户计划完成率达450%,今年春天行动法人客户营销有力,受到农行辽宁分行贺信表扬.  相似文献   

10.
为数众多的廉价劳动力:西部经济发展的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开发研究》2000,(1):18-19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格局下 ,为数众多的廉价劳动力是西部地区最具潜力的比较优势。但西部劳动力资源具有“量大 ,价廉 ,素质较低”的特点 ,若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一基本前提得不到满足 ,优势就不能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甚至可能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死负荷”。中央及西部地方政府应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西部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采取必要措施 ,否则一切缩小东西差距的努力都有可能落空  相似文献   

11.
赣县扶贫办始终把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扶持转移培训工作的力度,创新机制和方法,依托省、市认定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教学转移优势,率先在全县扶贫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名中专生或中高级技工”和贫困户“一户一名中职生”招生培养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问题及其对我国产业转移与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稀缺,人口学家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近年来的“民工荒”现象是否说明在我国这一转折点已经来到了呢?导致用工紧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产业的空间转移与扩散产生什么影响?这可以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结构性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这种用工短缺现象虽然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其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产业的转移与扩散可能带来的影响仍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利用外资已出现跨国公司加大投资,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快速发展,收购兼并成为重要的引资 向中西部转移等新变化,为此,我国应从 变政府职能,解决“国民待遇”,明晰产权关系,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7,(17):1-16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将关系农村发展大环境。不论从乡镇企业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大量中年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就业增加收入看,还是从亿万流动就业农民工转移尚在中途看,都需要防止贻误时机,“煮”农村劳动力转移“夹生饭”。要转变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而轻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拉动“三农”问题解决的观念.从促进中小企业,小城镇与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农民外出务工仍然呈现候鸟式兼业性特征,身份改变非常困难;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又缺乏培训,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乡镇企业减少,小城镇建设缓慢,吸纳本地就业能力差;信息不对称,劳动力盲目流动,风险大,成本高.探讨促进陕西省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机会多样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和培育劳动力市场体系.以促进和提升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点。在国内,一场不期而至的全球性经济滑坡,在令东部地区经济趋于疲软的同时,其所带来的区际产业转移的新一波浪潮,却也不断推动着惯于低调的中西部地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幕后越发走向前台。自2007年开始,在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东部地区外贸大省经济增速显露颓势,中西部地区经济体在增速上首次呈现出快于东部的态势,在总量结构上则表现出“东部略降、中西部略升”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是我国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之一 ,转移农村剩劳动力是解决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而当前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又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结合现实国情和我省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特殊性 ,本文提出了我省要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城镇非农产业发展相结合、就近转移与区际转移相结合的“双结合”加速转移的模式与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戴道传,储小平,李友根1995年12月8日至11日由汕头大学法商学院和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劳动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在汕头大学举办了“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海内外代表近30人,分别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国工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苏州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有一个新提法:“农民创业和就业”。不仅仅是被动“就业”。更要主动“创业”,而且多数是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这个经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20.
杨帅 《魅力中国》2014,(2):41-41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但对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城市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实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加大对转移劳动力的保护力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