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演变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相似文献   

2.
城郊小城镇发展之路怎样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农村和其他地区进行物资、人员、化、资金、信息的交流,其主体流向因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在城市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对周连地区的凝聚,即吸引周边的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城市聚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达到饱和时,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即城市的功能及区域向外延伸扩散。其源动力是追求低成本之使然。  相似文献   

3.
林修珍 《开放潮》2005,(9):59-60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城市经济圈同城化效应的国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王 《特区经济》2010,(3):143-144
随着城市与区域间关系的深刻变化、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圈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表现,是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三大典型城市经济圈同城化的基本状况,总结其特征及基本经验,进而提出对发展合肥经济圈同城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中的区域是一个依托所在区域中心城市经济的集聚与扩散而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来说,“经济区”有明显的界线范围,而“经济圈”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概念,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虚拟”的范畴,是由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协作区。冠以“泛”字,就是把区域界线模糊化、虚拟化。  相似文献   

6.
在江淮地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既要坚持几个城市之间的区域联动.集中力量进行联合攻关.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增长级.发挥科技创新的“极化效应”:也需要集中科技产业化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扩散的突破.以带动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形成区域科技创新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乡互动和区域协调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历史性难题 :不仅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不平衡 ,还表现为不同地区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的不平衡。认识这种不平衡 ,目的是为了改变这种不平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展示的“小康蓝图”是“全面小康” :既有宏观层面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 ,又有微观层面企业的发展 ,个人和家庭的富庶 ,还有中观层面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可以说 ,没有各个区域的小康 ,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泛珠三角城市合作与发展峰会”就“泛珠三角”区域综合竞争力、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主要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基本经验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和新加城等皆是当今世界上实力雄厚、影响巨大的著名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它们虽形成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然而,作为城市经济的典型,它们在崛起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和基本经验还是值得后起的中心城市加以借鉴和重视的,这些规律和经验是:不断的创新是中心城市崛起并维持其活力的重要法宝。创新的意义在于利用“先手之利”攫取初期的超额利润,不断推动地区经济能量的大量聚集,从而达到和实现发展经济学上的“先发效应”,伦敦是这一方面的典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以“集中”为特征的,它不仅是一定区域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更是一定区域的文化中心。今年是石家庄市建设3年上台阶的起步年,省委、省政府一直关心、支持石家庄市的城市建设,去年4季度,省领导要求石家庄市城市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争取一年一个变化,努力把石家庄建成规划合理、设计新颖、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精神文明,具有现代化特色的省会城市。 城市建设中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其基本原则,以物质基础为内容的硬件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筋”和“骨”,以精神文化为内容的软件建设是一个城市的“气”和“神”。伴纵商厦正是在这个大环  相似文献   

12.
胡豪 《浙江经济》2010,(3):52-53
1898年英国现代城市规划创始人之一E·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其名著《明日的花园城市》中提出了“城市应与乡村相结合”的思想,标志着区域发展规划思想萌芽的兴起。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21世纪,区域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经济体制、规划时效、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革。而处于由“十一五”迈向“十二五”的关键点上,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完成由“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的演化。  相似文献   

13.
李军 《黑河学刊》2002,(4):75-76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人才概念的界定已经发生了变化,高校原有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是自我完善的大学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大学生。针对大学生自我完善问题,谈谈我的粗浅认识。一、高校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重要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人才应该是合格与特色、专才与通才、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吴俊 《魅力中国》2011,(21):305-305
近年来,在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严峻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问题上,出现了“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一味“做大做强”,纷纷争做“国际大都市”、“区域中心城市”。为了满足城市扩展用地的需要,许多地方政府牺牲耕地剥夺农民利益,大规模圈占耕地,出现大量的“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由此带来城乡对立,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城市土地无序扩张是城市化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城市蔓延扩张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指标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城市的起源对“创新型城市”的诠释,首先涉及到“创新”这一概念,从个体“创新”概念到“创新型”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分工协作体系的壮大。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组织日益复杂,个体必须与一系列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发生联系才能降低其交易费用,从而尽量杜绝游离于组织之外“孤岛”上的“鲁滨逊”。不同形态“创新”个体的聚集因为频繁的交往、信息的沟通、联合行动等产生推动创新的溢出效应——模仿、扩散、变革,追求创新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三区联动”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者紧密结合、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文中首先介绍了“三区联动”创新网络的内涵,然后对城市创新系统相关理论进行综述;接着通过模型分析“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分析如何将之与城市创新系统进行高效对接,以提高“三区联动”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了汲取、辐射和结网是二者高效对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后发不均质大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以圈层经济带动技术的“圈层进步”战略构想:通过不同经济圈层间和经济圈层内部在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的合理分工和技术扩散,以加强自主创新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增强东部沿海经济圈层和中心城市的技术能力。实现以世界带动东部区域、以东部区域带动中西部区域、以中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的技术“圈层进步”。  相似文献   

18.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初,党中央从增强国家竞争力角度,提出了要在2020年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其后,北京、南京、青岛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重庆、武汉、沈阳、烟台、包头提出10年建成“创新型城市”;南通、铜陵提出到2015年在所属省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珠海则提出2020年前全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据新闻媒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口号。《经济参考报》质疑,数百个城市定位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闹剧还没消散。“创新型城市”又成为各大城市追逐的目标。各地建设“创新型城市”心切,但实质行动迟滞的反常表现,已经引起新闻界的关注。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选择上,许多城市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重点关注科技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经济、社会层面的结构重构和文化再造。  相似文献   

20.
给土壤看病,让游客发电,把波浪叫停……伦敦东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战场。在过去400年,这里是工业污染严重的“重灾区”,如今正寄望于伦敦奥运会的举办而摆脱“城市伤疤”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