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是党的建设的三个根本性问题 ,它们既有相对独立的深刻内涵 ,又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先进生产力为先进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先进文化为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代表和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三个代表”的思想内涵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保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到实处。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三个代表”中 ,首要的是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经济是基础 ,社会主义的根…  相似文献   

2.
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由于对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未能完整地理解 ,以致使人们很难把握一些基本问题 ,如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到底有那些基本要求 ,怎样才算是正确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因此完整而准确地界定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的发展要求是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而迫切的理论任务。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党如何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怎样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不仅是我们学习、研究和领会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而且还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 ,同时 ,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先进生产力理论研究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研究先进生产力,必须突破以往只停留在技术工艺层次和仅注重经济效益、短期效益的价值取向层面上,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即文明形态层次。密切关注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走向和趋势,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具体历史标准和动态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这里 ,连续用了三个“始终” ,十分重要 ,也十分传神。它不仅深刻揭示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关系 ,又深刻昭示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关系。因此 ,从“始终”这个角度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于准确理解其深刻内涵 ,增强贯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有十分…  相似文献   

6.
杨洪甲  盛天俊 《经济师》2004,(2):274-27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不仅表现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统一性 ,而且还表现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群众观。领导干部在现实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就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群众观 ,正确处理好人的因素 ,处理好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辨证关系 ,处理好领导干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教育群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根据群众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需要 ,不同方…  相似文献   

7.
刘香汉 《经济师》2005,(8):16-17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党员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核心和基础,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从什么是先进生产力,如何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人的前面发展的视角,阐发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精神实质。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民 《发展研究》2005,(5):66-6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其直接的理论起点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论断是邓小平“三个有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针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思想 ,强调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三个代表”的思想 ,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 ,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 ,体现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要求 ,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三个代表”的思想 ,是深入总结我党近 80年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紧密联系我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状况 ,对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发展研究》2003,(7):1-1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始终要把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进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要求,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作为避免流于形式的一项重要保证,努力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取得新成效,把我省各项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就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更加自觉地盯住发展、谋划发展、致力发展,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大、发展为先、发展为重,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位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适时的战略创新是企业应对当前竞争环境恶化的关键举措。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微观视角,构建并检验高层管理者文化主导信念——“刚健有为”思想测量量表及其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模型,揭示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企业战略创新的作用机制。采用68家企业293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因子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刚健有为”思想量表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中正”3个维度构成;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战略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对组织惯例更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层管理者学习导向和员工人力资本共同正向调节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关系;组织惯例更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战略创新水平,并在高层管理者“刚健有为”思想和战略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可为企业实施战略创新,在复杂恶劣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crossover”思想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在实施“crossover”策略时,关键要在原来的品牌基础上形成新的超越,创造新的魅力,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以赛亚·伯林的自由思想起源于对西方传统思想的批判,正确理解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差别,把握两种自由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本清源,无疑具有理论的探讨意义和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经理阶层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认真研究马克思关于“经理阶层”的思想,探讨经理阶层的形成,经理的劳动及其报酬问题,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唯物辩证法思想在社会生活层面的体现和运用。从"辨证"的认识视野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科学原则与中国特色的辨证统一;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的辨证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辨证统一;文化传承与面向现实的辨证统一;立足现实与超越现实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区域主义"蓬勃发展使WTO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文章解析了"新区域主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盛行的背景及原因,指出了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根源,厘清了多边贸易体制通过管理区域贸易协定以协调二者冲突的行事思路,并根据上述研究重新定位了"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通过研究和分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规避"陷阱"的主攻方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规避"陷阱"的重要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规避"陷阱"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规避"陷阱"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是规避"陷阱"的强大动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董仲舒由“阳尊阴卑”出发,确立了“夫尊妇卑”的伦理规范,并在此之上,提出“夫为妻纲”的道德准则。在这一准则的指导下,董氏又继承了刘向对“三从”的解释,将原本属于礼制规范的“三从”,扩大为女性行为规范。后,班昭在认可女性“卑弱”身份的前提下,详细阐释了《周礼·天官》中的“四德”,使之成为禁锢女性行为的枷锁。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是鲁迅一部独特的小说集,其创作过程涵括了鲁迅思想发展的多个时期,呈现了颇为复杂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貌;其独特的创作方法与现实意义,也蕴含着鲁迅复杂的神话观,也启迪了后来的文学创作。文章着重探讨了鲁迅的神话观,分析了《故事新编》的神话思维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命题,是老子关于"道"的弱用原则的理论依据。由于老子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又造成了人们对该命题的误解。文章从老子的思想体系本身出发,提出正确理解这个命题的四个维度:道的维度、象思维的维度、社会治理的维度和价值的维度,并由此推出该命题成立的约束条件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