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愈墓志铭创作的成就是空前绝后的,他使墓志铭从一种应用文体上升到文学散文的高度。本文从韩愈之前墓志铭的写作情况来考察韩愈墓志铭的变体,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文体自身的发展过程来考察变的原因,归结到其对后世的影响,他使“变”成为“正”的创体之功。  相似文献   

2.
对于文体文风改革的演变问题,人们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对骈文的批评上;集中在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上,其实,文风改革的先河、古文的提倡得追溯到西魏、隋初.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传递论的角度研究了韩愈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分别阐述了韩愈文化传递论思想政治教育观产生的渊源、哲学基础、主要内容、教育目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等.其中韩愈在教育过程中倡导的一元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能者为师”的师道理念和“教学相长”的师生理念,以及韩愈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等,对我国当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愈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位巨匠,他在推动唐代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他对古文的一些理论的阐述,完善和发展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体系,成为推动古文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古文运动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他在文坛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唐时期儒学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衰落,韩愈提出了儒家"道"的传承体系,明确了儒家学派的正统地位;进而在总结前人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情三品说",使性情统一于一体,将仁义充实于性中,为宋明理学以儒家伦理为本位的本体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创造社作家认为情感情绪是文学的本质,作家的自我情绪应该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他们以深切幽婉的笔调塑造了大批流浪者的集体群像:揭示出现代青年在“民族郁积”下青春的感伤和生存的悲哀。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前,诗人们对叙事诗这一体的思考与关注是不够的,或说还是不自觉的。杜甫是唐代比较自觉关注和思考叙事诗体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实践中体现了“以诗言史”和“以诗立传”的叙事诗体意识;韩愈对于诗歌的叙事功能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认识,那就是“以诗叙事”。自居易在论及自己的创作时,频频提到“以诗言事”,说明了他对叙事诗之叙事性的深刻认识所在。他们对叙事诗体的思考和关注,都是叙事的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唐社会变动时期,许多士大夫提出要进行经济改革,以恢复唐代经济,韩愈、白居易和元稹是其中三位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十分关心农业经济,并且提出了许多解决农业经济贫困的方法和措施.不过由于仕途与思想旨趣各不相同,三人对农民关切的视角并不完全一致.韩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特别关注农业经济的贫困;白居易期盼圣人政治的到来,提出的措施过于理想化;以达到贞观、开元之治为目的元稹,对社会的认识比较深入全面,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8,(7):85
舒芜为《韩愈诗选》作序说:“通观韩愈这个人,尽管是博学高才的大文学家.但是在气质上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急躁褊狭。无容人之度。他在仕途上,又特别热衷利禄,无恬退之心。他在诗篇当中经常贬低朋友,好为人师.攘斥异端,自居正学,就是褊狭的表现。他在诗审,一再以富贵利禄教子,在儿子面前吹嘘自己的交游如何显达。谁妨害了他的功名富贵,谁不尊敬他的学问文章,他对谁部会恨之入骨,永世不忘。  相似文献   

10.
“不平则鸣”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则鸣”是韩愈重要的学思想。它是指创作主体因受到外物感发而产生情绪波动,必然要借助艺术作品表达出来。在情感色彩上,“鸣”具有和乐性与怨愤性双重性质,而从韩愈的创作实践看,他较为偏重怨愤性的“鸣”。“不平则鸣”合符艺术的抒情法则,是主体创作出真美合一作品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种非中和的学创作主张,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常勤毅的《从“共时”到“横跨”—骆宾基:中国现当代作家中的一个抽样分析》将骆宾基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宏观层次上,通过研究这一“个案”来评析三十年代抗日作家尤其是东北作家群扣四十年代国统区进步的民主主义作家及其新中国成立后一度陷入创作困境的老作家的共性,进而试图在与骆宾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许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比较下,总结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积累宝贵的经验.该书主旨明确、史论结合,紧紧扣住“同步”、“共时”与“横跨”这三个关键词.全书持论公允,论述充分,文笔清新、流畅.是本有思想、有特色、有启迪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小慧  子能 《新智慧》2007,(2):64-64
伟大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教养、品位、地位最真实的写照。”作为男士,西装已经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一套服装,工作场合、社交场合甚至是休闲场合,穿西装的时候越来越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人格结构理论本是精神分析说的核心要素之一,将其用于分析作家的创作过程,却可以发掘他们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和最终目的,这无疑给文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多元的商业时代,近世以来湖湘文化精神中关注现实政治、讲求经世致用为人生第一要义的价值观被极大地摇撼,湖南作家的文化心态发生变化。入市,似乎是商业时代湖南作家的必然选择,而入世,这个湖南文人永恒的文化情结,则是他们入市行为的驱动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5.
80后作家作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作家作品在文学评论界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分析其特点、界定其性质,概述了80后作家作品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其创作趋势,探讨繁荣复杂的图书市场对80后作家作品的影响,提出了以80后作家作品所形成的图书市场应提高其文化服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风主编《七月》、《希望》着重发掘、培养青年作家。他通过面谈、书信、写文章等方式对青年作家予以指导。他还以写评论、出作品集等方式来展示青年作家的创作实绩。青年作家的日趋成熟,得益于胡风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作家着眼于以黑人女性为代表的真实生存状况,体察着人性与人生,书写着人生苦难,勾画着弱小群体在恶劣环境下的求生欲望以及对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的顽强追求。他们的文学书写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道德和精神的高度尊重,表达了作家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田锡生活于五代后蜀至北宋真宗时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咸平集》传世。他与柳开、王禹偁等人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但其思想却与二人不尽相同,他在"文"和"道"的关系上持更为开放的态度。本文就田锡与古文运动的关系及理论贡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湘楚大地的西、南部边缘区域,古楚遗韵与山野民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自然之子。湖南边地作家崇情尚性的情爱观念。使得他们的创作在20世纪同类题材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以萧颖士为中心形成了早期古文家的传承谱系。文章认为,《新唐书》以较大篇幅叙述萧颖士的古文理念,通过采摭文章、叙述观点、文学史观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材料的组织,这样也就确立了萧颖士作为早期古文家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