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王世杰  黄容 《当代经济》2016,(34):30-31
随着五个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水资源费改税势在必行.在当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随着资源税改革的全面推进,河北省率先开展水资源税改革,采取水资源费改税方式,有利于清费立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规范政府收入.涉水企业在责任义务、主管部门、相关票据、缴纳税费时间、企业税负和会计核算上有所不同,涉水企业需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依法纳税、依法用水、依法经营,不断提高用水效率,规范用水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家知道,我国的税收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资源税和财产税微乎其微。其中流转税占了55%,所得税占了28%,两项加在一起超过80%。资源税只是占0.5%,加上城镇土地占用税和农村耕地占用税这两项土地资源的税,也不过2%,财产税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3.
排污费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按标准缴纳的费用,缴纳的排污费用于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税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筹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而对特定的自然人和法人所征收的一类税,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环境税可分为狭义的环境税和广义的环境税.狭义的环境税仅指排污税,包括废水污染税、垃圾税、二氧化碳税等;广义的环境税(即环境税体系)包括消费税、资源税、排污税和准环境税.  相似文献   

4.
加强企业流转环节和收益环节等经营过程中的节税筹划,使节税收益最大化,以提高其经济效益.本文就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的筹划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对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宁 《当代经济》2018,(9):58-61
本文根据河北省水资源税政策,分析了河北省试点取得的成效:税收收入增长显著;节水成效明显;水资源规范化管理提升.指出了河北省水资源税试点存在的问题:税收调节力度不足;计税依据、税率不合理.基于河北省水资源税试点经验,设计了水资源税全国扩围时的税制要素.  相似文献   

6.
税权重构应是资源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资源税税权划分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几乎已成顽疾.如何做好税权的合理划分,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寻求一个能充分发挥资源税调控作用的平衡点,已成学者们热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拟从税收的立法权、征管权与收益权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的现状与解决之道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油气资源税主要经历了上缴利润、税费并存和从价定率计征三个时期。2011年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但仍然存在着税费体系不统一、管理体制分割、税收优惠政策不够合理等问题,提出税费体系、管理体制、税收优惠政策等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税收结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税收结构下,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财产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扩大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市场收入的分配差距,而特定目的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缩小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所得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份额的增加会提高经济的总体规模,而财产税类和特定目的税类份额的增加则会降低经济的总体规模。这说明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中,有必要对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进行结构和职能两方面改革,使这两种税能够体现社会公平的税收职能。单纯地从税收结构的数量调整上讲,目前应提高所得税类的税收份额,并降低财产税类(即房地产税)的税收份额。  相似文献   

9.
浅议资源税的不足与完善--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涛 《经济论坛》2006,(3):104-104,111
一、资源税的概念、特点及现行征收范围 资源税是为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促进企业合理开发资源,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而征收的一种税。资源税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主要从税收转嫁的角度分析“寡头”国的稀土资源税政策对其出口市场势力的潜在影响,在系统把握我国稀土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理清稀土生产、加工以及贸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国内稀土生产函数,研究使得稀土贸易市场出清条件下的税收价格转移弹性.分析表明:“寡头国”资源税的征收除了倒逼国内稀土行业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之外,还可以将部分的税负转嫁到国际市场,增加稀土出口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1.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较深入地探析了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有关理论观点,并根据这两个理论原则和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我国税制,其中包括要完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以及设置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障税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新所得税法下企业纳税筹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销售收入额扣除成本、费用和缴纳流转税金后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所谓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计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所得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本文从所得税纳税人身份、税率、所得税税前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廖伯谦 《时代经贸》2011,(22):236-237
文章分析房地产行业的税收征管面临的问题,建议房地产行业应该设立税务会计师岗位对企业税收工作进行全面地管理,企业依法合理规避企业纳税风险,有利于纳税人公平竞争,促进税收征管与缴纳的良性循环,实现税企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即,作为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70%以上且具有高碳排放的基础性能源,其税制改革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下游电价是否市场化和税收是否返还等问题,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影响评估将更加复杂。为此,本文利用CGE模型,在无税收返还电价管制、无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税收返还电价管制、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四种情景下,模拟征收5%煤炭资源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有微弱的负面冲击,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不但可以抵消冲击,还可以拉动GDP小幅增长;煤炭资源税改革并不会推高CPI,放开电价管制及考虑税收返还对物价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改善内需结构,同样,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效果更为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能够降低高耗能产业产出,有利于节能减排。从受益角度看,无税收返还情景下,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益;税收返还则会使私人消费品部门受益。最后,本文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资源税改革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税的改革势在必行,矫正资源开采的负外部性、加大资源税对经济的调控力度是资源税改革的总体思路。但是,目前为止对于资源税改革的方向是"废税立费"还是"废费立税"尚有争论,改革后的资源税税率、征税范围和计税依据等要素该如何进行设计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资源税外的相关税费需要认真梳理并进行相应的必要调整,由此带来的相关利益主体分配格局的变化需要周全考虑。资源税的改革要充分酝酿,科学设计,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收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要实现中国跨世纪环保政策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税收这种有效的经济手段。但是,我国现行的税费政策总体作用有限,因而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收制度,一是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二是及时开征环境保护税;三是在其它一般性税收中采取各种税收调节措施,体现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开征环境税:不仅仅为环境减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税设立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资源税和环境税收优惠政策等为内容,适应和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备的环境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引税”,是将本不属于自己区域内的税收(主要对象为施工、运输等企业的税收),通过各种非正规途径“拉”到、“借”到或“买”到自己辖区,以获得超过实际的财政返还或政绩回报.它一般由纳税人、中介人、税务机关和乡镇政府共同参与完成,税务机关依法依率征收税款,乡镇政府按异地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一般按乡镇政府税收留成部分的30%左右,高的40%,甚至更高)支付“奖励资金”、“税收返还”等.  相似文献   

19.
张德志 《当代经济》2010,(15):58-59
本文主要对我国资源税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概述我国资源税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源税改革的影响,并提出有利于完善资源税改革、强化其作用的建议.针对现阶段资源税改革所具有的局限性,提出与之相配套的其他财政政策手段,它们的配合使用可以建立起系统完善的资源环境税体系,切实发挥资源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环境税设立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起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污染排放税、污染产品税、资源税和环境税收优惠政策等为内容,适应和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备的环境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