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品牌排行榜热让人们看到,我国企业对品牌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国内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在诸多方面的差距。总体上我国仍然是品牌弱国,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品牌个性特征、法律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国内对品牌建设的研究很多,本文在针对国内品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出口品牌培育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品牌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现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出发。栗用Interbrand公司2005-2009年“100个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数据,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品牌的历史时间、品牌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我国出口品牌建设应借鉴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晓燕 《商业时代》2006,(30):32-32
尽管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增速迅猛,但是在出口业务中,真正属于我国的自主品牌少之又少,同时自主品牌的建设存在大量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出口自主品牌的成功建设问题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这是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强势品牌因其对经济贡献卓著而成为各国的追求。正因如此,广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在沸腾国人热血的同时,引发出人们的深层思索与反省。奥美集团总裁兼CEO夏兰泽女士关于中国品牌的论说,曾引起广告业内对中国品牌现状的大讨论,让人们把目光投注到国内方兴未艾的民族品牌建设。目前的普遍观点是:中国存在着品牌,但缺失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树立起民族自主品牌重要性的意识:国家也正从政策.资金上鸣锣开道:2005年12月.商务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明年国家将拿出7亿元用平支持名牌出口企业发展——这些成为任重道远的民族晶牌建设之路的庭好开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和力量,不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国家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分为三大板块,即品牌建设的研究意义、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品牌建设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了解我国品牌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存在的原因,希望对我国的品牌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品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与核心,实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是我国外贸企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外贸企业还存在重创外汇、轻创品牌,重视产品销量,忽视品牌质量,缺乏创新意识,品牌缺少核心价值,品牌延伸不当等问题。提出外贸企业应"贴牌"与"创牌"并举,加大宣传力度,快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加大品牌产品的创新力度,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应创造利于出口品牌生存发展的市场环境,优化外贸企业出口品牌的政策环境,制定自主品牌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出口遭受重创,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品牌竞争已成为服装企业竞争的核心,民族服装品牌建设刻不容缓.对于服装业来讲,品牌管理的三要素,即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和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2007,(2):74-75
在2006年12月27日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海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支撑品牌战略,着力营造政府导向、行业与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扶持培育上海出口品牌的良好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加大出口品牌扶强做大的力度,实现“传统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9.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在我国出口总额中位列第一,然而,我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能源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加剧了机电企业的成本压力,欧盟两项指令的颁布对我国输欧机电产品提出了新的限制要求。为促进机电产品出口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开发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同时加大对机电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疆企业缺乏国际名牌,长期以来只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低价格竞争,不利于新疆企业效益的提高。新疆企业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最佳模式应该是在结合当前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几种主要模式的基础上确立分阶段目标。即在短期内,应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强贴牌出口;中期,应大力进行本地出口商品基她建设和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强自主出口品牌打造;在长期安排上,应积极尝试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获得国外成熟品牌,加速拓展国际市场,缩短与国际大品牌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