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项拨款又称专项转移支付,是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转移支付的内容和形式之一.上级(中央及省、市)对下级(区)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时,对该资金的使用、管理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接受转移支付资金的区政府,必须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使用资金.  相似文献   

2.
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转移支付制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应强化我国转移支付地区间横向均衡功能,同时转移支付支付制度改革应作为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协调进行;应依据性质对转移支付归类,一类为用于解决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另一类为解决外溢性等问题的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3.
刘知希 《中国商论》2022,(11):140-142
专项转移支付,亦称“有条件的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提供的,要求地方政府将其用于指定用途或者具体方向的财政专项资金。本文结合外国专项转移支付可借鉴经验与我国经济学角度研究成果提出专项转移支付系统理论框架,立足于专项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均等化的现实目的以及目前仍存在较多资金分配问题的现实背景,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提出了应根据地区多样化、特殊化进行分类,构建专项转移支付系统的理论,并建立了相应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省级政府内各级政府间财政分权为研究对象,利用省、地市、县级连续财政数据,结合转移支付制度影响省内财政分权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县级财政收入占比、地区GDP、预算内教育和卫生支出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都促进了省内财力下移,形成有利于财力下移的财政分权;而专项转移支付由于其特定的目的性和配资要求不利于省内财力下移.为促进包括全国县级政府财力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需要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并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而且需要省级政府内部进行合理有效分权和匹配相应的转移支付,着重发挥省级政府利用转移支付在"承上启下"过程中促进合理的财政分权和财力下移的主导作用,以此发挥转移支付在省级政府内部向下的财政分权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返还占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不断上升.用SE-DEA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财政效率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视角研究转移支付结构对地方财政效率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税收返还的财政资金效率要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效率不低于专项转移支付.结合已有文献认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最具“公平”特征的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或税收返还的比重.  相似文献   

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7.
王姗  吕亚楠 《商》2014,(2):250-250
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成为颇具争议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专项转移支付得到轻微的“瘦身”,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则大幅度提升。但是,仍有许多常年积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国专项转移支付现状和改革困境基础上,探讨改革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由于受到一些因素影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逐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财贸研究》2013,24(1):110-114
基于1996—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政府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来讲,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预算内非税收入、地方政府预算外非税收入和地方政府各税种收入对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要缩减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需完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等相关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转移支付体系.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应进一步增加一般转移支付资金量并完善其计算公式;清理整顿专项转移支付;规范除一般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力性转移支付;健全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是财政转移支付的最终目标.我国虽然没有正式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中央政府一直以来鼓励省级政府间的互助,形成了事实上的、富于中国特色的省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我国省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状况,探讨了其中值得推广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分税制体制下,财政转移支付是均衡地方和中央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主要制度.然而,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还要依赖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从均衡省际之间财力和规范国家预算管理的角度看,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此,我国还需要通过优化转移支付规模和结构、改革转移资金配置、加强立法监督的方法来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3.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发挥着缩小城乡、地区、群体间差距的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析对象,先后整理介绍了2000—2019年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与结构,并考察其决定因素。结果发现,采用总额分成、递增分成等方式划分财政收入的省份,更倾向使用一般性转移支付;省级政府所集中财力越高、省级政府承担事权与支出责任比重越低的省份,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越大,并越倾向使用专项转移支付;省以下转移支付规模与地区间发展差距并无显著相关关系,但经济发展不均衡程度越高的省份,越倾向使用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4.
苑德宇  宋小宁 《财贸经济》2015,(3):43-54,87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模型对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制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期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非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均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专项转移支付.经验分析还发现:在欠发达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但发达地区的该项效应却不显著;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建设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但对支农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有效缓解我国地方财政困难,是各级政府部门有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上级政府给予保靖民族贫困山区县转移支付的实证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缺陷,对缓解民族贫困地区财政困难效果不佳,并从促进缓解地方财政困境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转移支付体制在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现实中我国转移支付体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分析入手,进而应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转移支付方面的财政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中央与地方、不同地方之间财政支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财政部门的界定,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专项转移支付则具有各自特定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田程立 《商》2013,(15):154-154
1994年,中国实施了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经过长期实践表明,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较好地实现中央的计划目标,一定程度上调节现行政府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稳健发展。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深远而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朋 《财贸经济》1996,(1):28-32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梁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税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目前我国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消除这些制约因素的基本对策,为在我国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创造条件。一、现实中有在...  相似文献   

20.
孙雅洁 《商》2013,(12):174-174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存在收支差异为基础,为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它是最主要的区域补偿政策,也是世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践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本文通过分析韩、德两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与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