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消费信贷如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正迅速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2.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大幅度萎缩,由此,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对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住房信贷一直在消费信贷中一枝独秀,但由于2010年国家出台了多项房贷政策使房贷规模急剧收缩,汽车消费信贷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居民、企业及机构的新宠.本文从汽车信贷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消费信贷进一步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汽车消费信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缺乏个人信用体系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汽车消费信贷发展比较缓慢。对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分别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法规、信贷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信贷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有效途径.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分别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法规、信贷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汽车信贷市场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信贷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改善银行资产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争夺金融市场的焦点,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消费信贷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的比例持续上升。然而,随着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在加快发展消费信贷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从而保证此项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启动消费的问题已为人们广为关注,国家也采取了大力发展住房按揭、汽车消费贷款政策,1999年6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又宣布自1996年以来第七次降息,降息幅度为历史之最,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降40%。从而渐渐拧开了消费信贷的“水龙头”。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和规范个人消费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1999年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力促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然而,消费信贷能否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今后消费信贷能否“火遍神州”呢?消费信贷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实证考查我国消费信贷在 2 0世纪 80年代就有 ,但真正积极倡导和开展消费信贷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消费信贷开展的时间很短 ,进展缓慢。消费信贷范围较窄 ,主要是针对居民购买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开展中长期消费信贷 ,而对通讯设备、家用电子产品、教育、旅游等开展的短期消费信贷较少。西方国家消费信贷总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例为2 0 % - 30 % ,而我国不足 1%。一个国家的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可以反映出该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银行业务的拓展深度。 1997年汽车个人消费信贷规模 ,美国已达到70 % ,德国为 6 0 % ,日…  相似文献   

9.
推进汽车消费信贷健康发展,在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活跃和扩大汽车消费、促使老百姓养成健康的消费观、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受我国征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逐渐暴露。文章利用利息理论原理,用数理的方法分析了汽车消费信贷形成的根本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信贷余额高于经折旧后的汽车价值,然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消费信贷也称信用消费,是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如住房按损、信用卡透支、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等。在国外,“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信贷已十分普遍。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在转型:相当多的老百姓已不再为吃穿用发愁,他们已把目光转向以“住”和“行”为重心的以消费结构升级为主的大额消费上,此类大额消费需要消费信贷的支持。消费信贷:花香袭人为哪般消费信贷的推出,当从1997年算起,至今已成为政府引导和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取向。1999年以前,消费信贷品种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  相似文献   

11.
陈超惠 《特区经济》2008,228(1):228-229
近年来,汽车消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在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伴随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凸现。本文围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形成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汽车产业及自主开发创新状况,从合资外方、合资中方,汽车发展战略三个方面分析广东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的原因,提出在广东产业转移过程中加速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并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创新模式,为广东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勤 《特区经济》2008,235(8):216-217
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所处的温和通胀情况对房地产信贷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随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我国房地产信贷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对我国房地产信贷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日韩汽车国产化政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琼 《现代日本经济》2007,153(3):56-60
日本、韩国历史上都曾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汽车国产化政策。在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下,国产化政策发挥出十分有益的积极作用。取消国产化要求对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很大冲击。借鉴日韩经验,入世后的中国仍有必要采取汽车国产化的进口替代政策,并扶持、健全和发展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业,尽快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以公款购车为主体向以私人购车为主体转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优化汽车消费环境是促进个人汽车消费的关键。本文从汽车税费、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汽车召回、汽车维修服务、汽车报废等方面对中日汽车消费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刘瑞晶 《特区经济》2008,(5):246-248
发达规范的征信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被征个人信息的规范利用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个人隐私权缺乏法律保障,征信业在利用个人信息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在规范被征个人信息的利用方面提出了立法建议,以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征信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时间序列ADF检验,建构OLS法回归模型分析,发现2009年1月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产销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其对产销量的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用行业集中度(CRn)分析汽车行业的集中情况,说明产业政策对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集中度也产生了明显的政策效应。并结合结论和当前经济形势,提出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赵园园 《特区经济》2008,(6):226-228
金融活动的存在与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信用制度与法治环境,金融信用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金融信用依靠多种因素的支持,法律制度的健全是关键。本文主要从法经济学的视角提出构建完善的金融信用法律制度体系,以此防范金融信用风险,保障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贾根良 《南方经济》2018,37(1):5-35
国际学术界有关产业政策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演化经济学和后新古典经济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发展经济学领域中表现为演化发展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的不同。两者的产业政策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技术赶超或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有关政府作用的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失败理论为基础的,而演化发展经济学则在批判市场失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家看来,新结构经济学不适合于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在运用于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国情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即使是运用于低收入国家,也是有局限性的。事实证明,技术赶超而非比较优势战略更适合中国国情;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基础全面的价值链升级正是我国所有地方政府都面临的共同挑战,而《吉林报告》则忽视了这一关键问题。《吉林报告》的缺陷说明,聚焦于传统意义上产业部门之间区别的新结构经济学已不适应新国际分工对产业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演化发展经济学所关注的价值链特定环节、核心技术和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摆在了中国经济学界的面前:是通过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还是在演化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针对中国作为超大型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展一种历史和国情特定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