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飞飞 《经贸实践》2016,(18):108-109
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衡阳抓住此契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结合上次研究结果,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农业电子商务社会环境和湖南衡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三种改良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确定了适合衡阳农业发展现状的"政府+农民+合作社+直营店+O2O"模式.并分析了选择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以土地权属和户籍改变为根本特征的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一种生态良好、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结构优化的发展模式。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软实力和核心支撑力。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及拓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新要求,探讨了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架构及建设思路,提出了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路径,可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融资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由于传统融资模式下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需求、“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致使地方投融资平台蕴藏着极大的债务风险,严重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种新的市场化融资方式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为此,湖北省应从实际出发,在规范传统融资方式的同时,创建各种市场化融资条件,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新型市场化融资模式,并在省内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融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区的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速,但城镇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城市人口集聚导致的就业难、环境污染及道路拥堵等问题,降低了城镇化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步和现代化城市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随着产业转移,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逐渐多元化,路径越来越宽阔。因此建议政府要及时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力度等途径开拓多元转移就业路径,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最终实现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引擎"。本文提出由线性思维向辩证思维、由条块思维向系统思维、由策略思维向战略思维、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和由粗略思维向精准思维转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姜启波 《当代经济》2016,(33):16-20
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人的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低、发展质量不高以及生态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重点中心镇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和平台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因地制宜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重点中心镇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出发,指出目前旧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等四项促进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理顺新型城镇化"人地钱"关系大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的明晰化和交易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意愿和能力,也有助于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目前,我国农村集体产权不够清晰、权能不尽完整,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资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尚不适应户籍人口城镇化的要求。建议长短兼顾、远近结合,逐步构建"市场化退出+资本化运营机制",推进集体资源资产资本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为提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当前土地仍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农民生老病死的保障.在国家大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形势下,必然有一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而这部分农民何去何从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研究土地流转的意愿对更好地顺利完成流转工作、促进城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土地收益状况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是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因其现实背景和时代特征,其市民化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有效途径.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行制度探索和政策创新,以期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7)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集资本的倾斜配置与技术进步于一体,面临着大量的投资风险、巨额的流动性需求、以及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但当前,我国以政府主导的"土地资本化"为主的城镇化投资模式面临土地资源稀缺、房屋空置、农村凋敝、失地农民丧失发展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堆积等一系列问题,远不能达到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进行投资模式改革。因此,文章通过梳理城镇化的市场化投资模式的产生背景与特质,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投资模式市场化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论文基于伊瓦思的福利三角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包括国家、市场与家庭在内的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投入一直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财力薄弱,投入到城镇化建设之中的资金十分有限,特别是与当前迅速扩大的城镇规模相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镇软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滞后。如何走好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找到发展过程中投融资体制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从而推进我国城镇化投融资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创新发展我国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具体措施,构建科学、完善和发达的投融资体系,当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迫切解决。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传统城镇化有许多问题需要改善。中小城市是吸纳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需要加强城市群建设和生态建设,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给县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县域经济的壮大亦会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的推进.本文以平乡县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其县域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增强园区经济辐射效应、合理规范投融资市场四方面给出具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然  徐冬先 《经济师》2015,(5):217-2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农民的同时,广大农民目光更多地从经济的增长速度转移到了如何促发农业内涵式发展上,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现状成为了阻碍"三农"发展的瓶颈。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着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农民家庭依旧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使农村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