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八五”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实经济条件,依靠科技力量,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了一批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和企业家队伍,经济增长方式上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为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东、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发展出发,再结合综合经济发展差异,动态地分析了东、中、西部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达田家关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缩小我国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新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栋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5):3-4
进入新世纪 ,中国经济增长步入了新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标志着中国在更宽广的领域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国内市场将逐步国际化 ,新的环境和新的使命决定了在新世纪相当长一段时期内 ,都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等等 ;各类结构的调整之间 ,又相互交叉关联。例如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必然落实到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而后者既要保证各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 ,更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与中部地区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社会发展系统。从空间范围看 ,它是一个由中国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 ;从内容结构看 ,它是一项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形成的社会系统工程 ;从运动状态看 ,它是一个由非均衡达到新的均衡的发展过程 ;从变化趋势看 ,它是一个有机连续的社会统一体 ,其启动点在东部、支撑点在中部、落脚点在西部。在协调方式上 ,应采取区域互动一体化综合型协调模式 ,即在综合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采取分层次有重点的点、线、网、面的东中西联动的协调发展方式。中部地区在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系统中 ,具有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辐射全国的重要功能。“三个地带”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中部地区 ,关注中部、发展中部应该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曾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九五”和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可见,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高度,我国是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而地区经济的差异和差距究竟是什么关系?本试图通过对两进行比较分析,来阐明中国应如何利用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发挥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实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11.
文章利用了中国大陆1993年~2003年省级数据,通过Cobb-Douglas函数和回归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在财政收入上的差异。文章发现西部地区财政总收入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中部地区财政总收入对第二产业和国有经济的依赖程度较高;东部、中部地区财政总收入有自发增加的趋势,而西部地区则没有类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大开发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六大机遇和六大挑战,中部地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搞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坚持走结构优化升级之路,培育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鼓励外商到中部投资的政策,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生态农业等方面的优势,开拓西部市场。 相似文献
13.
14.
教育投资与东西部收入分配差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部经济的进程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短缺和低素质劳动力的就业需要,使得人力资源的素质成为经济结构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之一,也成为了制约地区经济和地区间收入分配平衡发展的难点之一。在此,就引发了教育投资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问题。本文拟从我国东西部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入手,揭示教育投产在形成东西部收入差距中的重要作用,以此说明西部大开发重视教育投资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在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基于江苏、浙江、广东、湖北、辽宁、云南等六省市 1 51 2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信息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竞争力、短期生存实力、中期成长能力、长期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竞争力展开了评价与比较分析 ,揭示了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16.
17.
基因技术的发展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却获利甚少。建立基因专利利益的国际分配机制非常紧迫,文章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利益分配的经济合理性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预防性储蓄的基本原理从影响居民储蓄的经济因素角度即收入、消费以及收入分配状况等三个重要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并通过典型地区经验数据的验证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大于东部地区的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以及完善农村税收体系等政策建议以减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地区差异;自然地理条件的殊异;以及民族文化的反差, 是影响东西部人口再生产及其转变的重要致因, 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东西部人口再生产状况及其转变差距。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指令型、过渡型、市场型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明显的制度变迁特征。政府主导、以追求公平为主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效率不高;市场主导、以追求效率为主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西部地区的能力和能力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改善西部地区能力结构是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效率、建立合作新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