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再勇 《美中经济评论》2005,5(10):17-22,28
本文使用模拟合并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跨行业兼营证券和信托的系统性风险变化情况,发现当全能银行中证券资产比重低于5.56%时,全能银行的市场风险随着证券资产比重的上升而下降。对于利率风险,当证券资产的资产比重低于11.44%时,能降低全能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但当证券资产的资产比重高于11.44%时,则增加了全能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降低了全能银行风险分散化的能力。信托资产对全能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有着和证券资产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银行业发展策略必将从整体上改变,全能银行及银行业经营模式将重新盛行:银行将更加重视在传统优势领域竞争,金融产品的创新将更加审慎;银行业务将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回归,适应更加严格的监管以及承担更少风险、更具挑战的经营环境。国际金融危机重新定义了银行竞争和取胜的规则,使得金融服务格局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著名三大全能银行,美国花旗集团在次贷危机受重创,成为重灾区,英国汇丰集团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皆受到严重冲击,损失较大,这一切皆与他们的监管系统无效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家全能银行内监管体系没有发挥任何监控作用导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43 个发展中国家357 家银行数据,运用系统GMM 方法,研究银行分项监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其中,银行监管包括12 类分项监管,银行风险包括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和破产风险。回归结果显示:资本监管、内部管理监管、存款保险监管、信息披露监管和监管效率5 类分项监管均能降低3 类银行风险。其他分项监管能降低1 到2 类银行风险,即准入监管能够降低总体风险,增加信用评级风险;所有权监管会增加信用评级风险,降低破产风险;外部审计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和破产风险,降低信用评级风险;流动性监管降低银行破产风险,对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不显著;资产分类和处置监管降低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但增加破产风险;退出监管增加银行总体风险、信用评级风险,降低银行破产风险。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加强银行监管,降低银行风险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第6年。6年中,外资银行在中国资产从0增长至超过1.3万亿元。如今,面临着监管、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战略问题,外资银行不仅要思索"全能银行"是否还能在全球延续,更要直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6.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在2008年全国大型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我国大型银行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不容忽视。2008年大型银行监管要以化解风险、规范管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也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第6年。6年中,外资银行在中国资产从0增长至超过1.3万亿元。如今,面临着监管、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战略问题,外资银行不仅要思索“全能银行”是否还能在全球延续,更要直面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8.
《环球财经》2011,(10):99-99
8月20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携手《财经》杂志举办的“2011第五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召开。论坛围绕“国际监管改革”、“巴塞尔Ⅲ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全能银行模式的再探讨”以及“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和监管”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探讨。400多名金融高管、中外银行家、权威学者和监管人员出席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各种风险行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预期收入效应会刺激银行追求更高的风险;在险资本效应迫使银行在投资时采取谨慎行为。  相似文献   

10.
徐文彬  王大庆 《特区经济》2006,210(7):256-258
21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促进混业经营载体全能银行产生的同时,加速全能银行范围经济的形成,并且赋予全能银行范围经济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