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逢军 《旅游学刊》2006,21(8):18-23
公园绿地是一类重要的城市游憩资源,城市游憩对公园绿地开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首先通过比较游憩和旅游在设施、目的地等方面选择上的差异,来说明城市游憩对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的意义;其次通过分析政府导向型公园绿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引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再次通过比较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开发与传统园林绿化的不同特点,构建城市游憩导向的概念框架;第四,通过对城市游憩导向概念框架中深度开发的内涵解析,探讨公园绿地发展的新方向;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从综合开发、整体开发、开发内容的深化以及管理模式的更新等4个方面对城市游憩导向的公园绿地深度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城市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从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客观属性出发探讨综合性公园日间营地的适应性,其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的分析了日间营地的选址、日间营地的布置以及营地管理区的功能和设置.文章最后选取朝阳公园为例,通过运用CAD技术建立朝阳公园的地块模型,并将建立日间营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论述,从而为日后公园管理者开展野营活动和开辟日间营地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徐子鑫  杨丹  王波 《西部旅游》2023,(21):78-80+84
<正>田园综合体是近年来乡村振兴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巨大的带动文旅经济的潜能,但目前川南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发展缓慢,与川西林盘和西蜀园林等相比,川南田园综合体仍有大量的研究空白。文章选取四川宜宾五个田园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五个田园综合体的区位、项目总体概况和游客体验进行调研和评估,并使用SWOT分析法提出川南田园综合体的总体优化策略,以期为川南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建设是当前旅游业的热门方向,贵州作为独居具优势的公园大省,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生态旅游产业缺乏认识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都客观存在。本文以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对贵州地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逄琪 《西部旅游》2023,(24):36-38
<正>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将田园综合体与康养综合体融合,可以为游客回归自然、享受生活、修身养性、度假休闲、治疗疾病和颐养天年提供平台,二者相互成就、相互促进。二者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阻碍,因此,要充分发挥乡村、企业和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参与、乡村自我提升,多措并举共同促进田园综合体与康养综合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生态旅游更好地发展,文章以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华阳湖湿地公园为例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对华阳湖生态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华阳湖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概况。同时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对华阳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各种价值进行研究,调查华阳湖湿地公园的各种条件因素,分析华阳湖的三大效益,并使用对比法分析华阳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和劣势,以此深入了解华阳湖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佳 《当代旅游》2022,(9):66-68
公园城市的旅游消费场景打造,需要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探索全面系统的路径与方法。本文重点研究山水、田园、康养、生活、人文、产业六类旅游消费场景打造的具体形态,以体验价值作为衡量效果的核心,提出提炼本地文化的象征与标识,实现特色场景的再现与叠加,营造场景活动的体验与参与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田园综合体是企业和地方进行合作的一种方式,在乡村建设中进行大规模的规划和运营,构建出一个新的乡村应有生活方式,是农业和文化旅游以及地方产业综合发展的产物。在田园综合体落实的过程中,要将各个产业进行整合,坚持以市场作为导向,这对于创造更优质的农产品,拓展农村的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田园综合体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城市政府及公园管理部门面临的迫切任务,然而,国内外学术界鲜有关于居民对公园管理政策感知的研究.在2009年广州市施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背景下,文章以市区5个典型城市公园为对象,对公园访问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近半数被访者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持肯定态度,近1/3的被访者反对该政策,其余持中立态度;2.分析居民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因子,得出3个正面感知公因子和4个负面感知公因子;3.运用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口学特征群体对公园免费开放政策的感知差异,发现不同年龄、职业群体对“丰富市民休闲生活”、“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等正面公因子和“导致商品娱乐设施价格上涨”、“影响公园休闲环境”等负面因子的差异明显.最后,根据公园免费开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公园管理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学典  肖静 《西部旅游》2023,(12):46-49
<正>文章主要对广西大新明仕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明仕田园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以“明仕田园”为特征词在携程旅行平台进行检索,并使用八爪鱼软件爬取游客在线评论,由此获得网络评价文本数据,通过使用ROST CM6.0软件,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别对网络评价文本数据进行词频分析、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情感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明仕田园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旅游资源、旅游特色要素、旅游设施及服务、旅游体验及评价,自然景观与互动体验项目是其核心吸引物;第二,游客对明仕田园影视剧要素感知度较高,明仕田园影视剧资源独具特色,有利于化解桂林遮蔽明仕田园旅游形象的问题;第三,游客对明仕田园的评价总体情感倾向为正面,并且正面情绪倾向评价数量大约是负面情绪倾向评价的2倍,负面情绪倾向评价占比相对较高,同时存在一定比例的中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位的主题公园竞争格局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引入生态位理论,在分析其适用性的基础上,构建了珠三角主题公园生态位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珠三角23家主题公园的14个指标进行了分析,获取了主题公园生态位的因子得分与综舍得分,通过聚类分析,提出了珠三角主题公园初步呈现出金字塔式竞争格局,揭示了主题公园竞合过程中的生态位影响机理。本文的研究对珠三角主题公因的投资、运营及国内其他区域主题公园群落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实践的泛化造成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生态旅游形象受损。如何利用国家公园建设契机塑造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品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梳理中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基于文化观念、生态资源与实践环境等差异,中国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需立足国情,建议重点从5个方面探索本土化路径:一是明确开展生态旅游的现实目标是生态资源的安全,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明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外延,以此严格界定生态旅游实践内容与形式;三是重点从良性互动的社区参与和科学的自然解说系统两个方面,加强生态旅游科学实践,重塑生态旅游形象;四是利用研学旅行和自然教育等生态产品消费契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素养;五是加强生态旅游制度建设,推动国家公园成为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3.
传统城市旅游就业研究侧重总体效应评估,忽略了具体的就业分配,也缺乏对就业者生活境况的实际考察,这正是旅游就业研究的"断层"。文章通过对华侨城主题公园这一典型城市大型旅游项目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围绕城市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能否为本地居民创造就业,改善就业者生活境况展开讨论。文章首先指出,中国城市大型主题公园与欧美主题公园在就业分配及就业者生活境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欧美国家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直接借鉴到中国。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第一,主题公园这类城市大型旅游项目所创造的就业具有结构性(包括正规部门就业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不可等同视之;第二,这类具有结构性就业的分配呈现明显的"外向型"特征,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在没有其他干预的情况下,这类旅游项目开发所带来的就业将主要面向外来务工者;第三,就业者的实际生活质量并不乐观,旅游就业在改善就业者生活质量的积极效果不宜夸大。该研究为反思传统城市旅游就业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俄罗斯国家公园的发展历史,在重点分析俄罗斯国家公园的管理体系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启示意义。研究发现:(1)俄罗斯国家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和俄罗斯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密切关联,俄罗斯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大致分为5个阶段;(2)俄罗斯国家公园经过近40年的发展,在法律体系、管理战略、空间管制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3)建议中国借鉴俄罗斯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尽快制定《国家公园法》,实施国家公园管理战略,严格空间管控,完善社区协同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Research on crowding in recreation areas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back‐country settings. This study tests some of the axioms developed from this research and from studies conducted in non‐recreation settings using data from a case study in an urban park. The actual number of visitors present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individual predictor of perceived crowding in this setting.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e developed parks, in more urban contexts, may elicit different images and expectations about visitor densit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s they relate both to studies of perceived crowding and the social definition of parks in genera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Almost 80% of South African citizens are of black African origin, yet are significantly underrepresented in numerous leisure activities and especially at national parks: they accounted for only 8.8% of visitors to South African parks’ recreational spaces in 2010/2011.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finds a series of research shortcomings. Using a sample of 466 respondents from Soweto (414 self-administered surveys and 52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paper re-examines the significant barriers deterring black South Africans from visiting national parks. Economic impediments to travel were frequently reported but other previously ignored barriers emerged, including lack of paid holidays, leisure “immobilities” fostered under apartheid, transport issues, time constraints,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what to do in national parks. All maintain the perception of parks as unwelcome spaces for many black South Africans. While park management is now largely done by black South Africans, and valuable policy statements now exist, the problems remain. The paper suggests potential actions to reverse the common belief that national parks remain exclusive white South African domains, including deconstructing the parks’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with oppression, better promotion, specialised tour development, and work with schools. Links are made to comparable situations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面临的重大实践需求和重要科学议题。在阐释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特许经营、保护模式、解说系统、生态产业、社区参与、管理体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思考与跨学科对话。分析认为:(1)科研支撑是国家公园科学保护与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2)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其必要条件是要素支撑体系、特许经营制度和关键政策突破;(3)特许权和特许经营制度是保护机制,从旅游特许经营走向社区特许经营、生物科技特许经营、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区域联合特许经营等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4)社区参与是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渠道拓展、能力提升、共建共享是提升社区参与质量的重要方式;(5)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园多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科学的解说系统、建设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有利于促进文化服务的供给及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Music festivals, sport events, funfairs, exhibitions and other ticketed events provide a source of income for authorities struggling to pay for parks. Park events are also justified as ways of making city parks more exciting and attracting a more diverse range of users. However, commercial events are often contested as they restrict the availability of public space and compromise the status of parks as accessible, ‘open spaces’ that are free to use. These issues are explored here by analysing Battersea Park in London which has a long track record of hosting ticketed events, including the Festival of Britain Pleasure Gardens and, more recently, Formula E motor races.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Battersea Park demonstrates how ticketed events privatise park space, providing precedents for future commercialis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ase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growing pressure to transform parks into event venues is changing the ways our parks are governed and managed. These changes suggest that a process of neoliberalisation is occurring, but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suggests that this explanation perhaps oversimplifies the nuances of park commercialisation. Ultimatel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flicts and issues that arise when the exchange value of public parks is prioritised over their use value.  相似文献   

19.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方法与模型构建是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本文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基于国家公园旅游生态产品和服务显性和隐性供给成本的视角,综合考虑管理者、经营者、守护者(社区居民)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供给成本和利益诉求,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周边社区生存发展权的公平性和行政管理的可行性为原则,划分核心区、毗邻区和辐射区三级旅游生态补偿空间范围,确立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测度方法与模型,测算得出黄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为5.1亿元/年。研究以期为构建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国家公园生态共建、利益共享和经济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测度方法与模型构建是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本文以黄山国家公园创建区为例,基于国家公园旅游生态产品和服务显性和隐性供给成本的视角,综合考虑管理者、经营者、守护者(社区居民)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供给成本和利益诉求,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周边社区生存发展权的公平性和行政管理的可行性为原则,划分核心区、毗邻区和辐射区三级旅游生态补偿空间范围,确立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测度方法与模型,测算得出黄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值为5.1亿元/年。研究以期为构建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协调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的人地关系矛盾,实现国家公园生态共建、利益共享和经济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