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四川的押租制与地租剥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押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一种地租剥削形式和手段,而四川是全国押租制最为盛行和典型、押租剥削最为苛重的地区。四川押租制始于移民垦荒,它一经产生后,立即成为地主压榨佃农的新途径,迅速流行、发展,蔓延和渗透到各县和几乎每宗租佃个案,与地租同为土地租佃不可或缺的条件。押租额和押祖率持续升高,名目与日俱增,手段花样翻新,其性质也由起初的地租保证蜕变为极其残酷和无孔不入的高利贷剥削,并成为地主任意役使和勒索佃农的把柄。地主通过增押增租、高押高租、明佃暗当,转押租为高利贷,以及贪婪需索、吞霸押租本金等手段,使地租剥削总量和地祖率加倍升高,佃农劳动成果被囊括殆尽,广大佃农加速贫困破产。四川物产丰饶,佃农却是“世界上最苦的”,“天府之国”成了佃农地狱。  相似文献   

2.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相似文献   

3.
1949年秋,国民政府为挽救败局,稳定后方农村,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导,在西南四省一市强势推行农地减租,要求地主减收四分之一租额,并划定示范区更换租约。租佃制度本是主佃双方经过长时间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一整套制度设计,租额变动引起了押租和押扣的变化,主佃之间围绕减租与扣息的先后、押租价值如何评估等问题争论不休,农地减租政策亦朝令夕改、漏洞百出。农地减租要求地主让渡四分之一地租收益给佃农,打破了主佃平分土地总收益的分配格局,扣除耕作成本,地主占据土地收益由减租前的优势反转为劣势。地主利益受损,对农地减租政策百般拖赖,甚至以撤佃相要挟,导致农村租佃纠纷频发,主佃关系恶化,佃农非但没有得到减租实惠,反而增加了租佃成本。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据我们所掌握资料看,福建是我国最早发生押租的地区,也是实行押租制很普遍的地区。为什么福建会成为我国押租最早的发生地?与其他省分比较,该省具备了那些适合于押租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押租在该省发展过程如何?押租的发展对该省农业生产发生什么样影响?在租佃制度发展过程中,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押租发生发展过程福建何时开始有押租?这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据嘉靖《龙岩县志》记载:“受田之家,其名有三,一日官人田(官人即主人也,谓主是田而输赋于官者,其租曰大租);二曰粪土田(粪土即其田之人也,佃丁出银币于田主,  相似文献   

5.
中唐以后,随着唐代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与均田制相联系的土地买卖禁令屡被突破,土地兼并日益剧烈,最终使“不抑兼并”成为影响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制度。本文运用博弈论对“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作了分析,认为:唐中叶开始的由抑制土地兼并到不抑兼并的制度演进,实乃国家、地主和农户之间博弈的结果,并使得国家、地主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呈现出一种有效率的状态;“不抑兼并”土地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变迁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唐宋农业生产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湖南省湘潭县档案馆所藏的一批清代土地契约文书,对清代湖南的押租制进行考察。清代湖南押租制的主要功能经历了演变,即从地租保证金功能转变为地权交易功能和金融功能。嘉庆年间以后,湖南押租制的金融功能趋于成熟,押租相当于田主向佃户的借贷,押租的利率与市场借贷利率相等,且有单利和复利之别,押租的利率受粮价波动影响,押租本金的数额可通过“加押减租”和“减押加租”机制进行自由调节。佃户的押租债权以土地产权作为担保,田主若无力偿还押租债务,就必须绝卖土地以偿债或让渡土地产权以抵债。田主还可在多种土地产权让渡的场合进行押租债务的转移:在分家时进行押租债务转移,被作为平衡各股所得净资产、提升家庭资产使用效率的手段;在土地绝卖时进行押租债务转移,相当于为买方提供了一笔“购地贷款”;在土地捐献时进行押租债务转移,使捐主得以灵活调整实际捐赠额。清代湖南的押租制作为一种土地金融方式,体现出地权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高度融通。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地主雇工经营与出租土地的比例我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过渡的社会形态,它具有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的特征。具体到农业上,地主一方面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另一方面又购置牲畜农具雇工经营其一部分土地。地主雇工经营和出租土地的比例究竟如何?下面根据一些材料作一估计。  相似文献   

8.
当下有人认为,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有利于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生产。因此,地主阶级不应该被打倒.旧的土地制度也没有必要改变。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旱在寻乌调查中就以切实详尽的实例作了回答。毛泽东的调查结论是:以“收租坐视”为目的之地主,他们手中的土地并非为了集约经营与规模化生产,而是为出租赢利。地主并不关心土地改良和生产工具改进,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流转是创新农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土地流转是在农业产业化兴起的过程中开始的、土地流转的必然性动国在于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与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现行农地制度今在有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看到,为创新现行农地制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土地流转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一是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珍稀;二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无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均占有土地的数量均计信大苦异;三是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牢固存在的家庭联。“‘、h包制。这是我国农村最具体、最丰富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我党在…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农村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人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这一质的飞跃,确立适应现代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必须注重解决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解决好产业化规模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特别是生产基地规模建设,要求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在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土地还是农民的立身之本,农民不可能放弃土地承包权。靠…  相似文献   

11.
1.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土地市场的发育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土地根本未进入市场,从而不存在土地市场,而且是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人均占有土地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在各种产品和其它生产要素已经市场化而仍然可以免费使用土地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和总的资源配置的扭曲。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和本身终结前夕的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除了租佃范围继续波浪式扩大,突出表现为三"化":一是租佃形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卖(典)田留耕"租佃、押租衍生租佃和地主提供生产资料的"帮工式"租佃最为引人注目;二是租户佃户结构多元化。租户、佃户遍布农村各个阶层,租佃关系错综复杂,不过原有的封建租佃格局和基本性质并未改变;三是"佃农贫农雇农化",不仅"佃贫农"取代"佃中农"成为佃农的主体,而且相当数量的佃农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生产者沦为只剩劳力的产品分成制雇农。这意味着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租佃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和本身终结前夕的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发生了诸多新变化,除了租佃范围继续波浪式扩大,突出表现为三"化":一是租佃形式多样化,其中又以"卖(典)田留耕"租佃、押租衍生租佃和地主提供生产资料的"帮工式"租佃最为引人注目;二是租户佃户结构多元化。租户、佃户遍布农村各个阶层,租佃关系错综复杂,不过原有的封建租佃格局和基本性质并未改变;三是"佃农贫农雇农化",不仅"佃贫农"取代"佃中农"成为佃农的主体,而且相当数量的佃农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生产者沦为只剩劳力的产品分成制雇农。这意味着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租佃制度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相似文献   

14.
唐代屯田是学术界研究成果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 ,李宝通新著《唐代屯田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 ,对堪称浩繁的唐代屯田史料作了较为严谨的整理与甄别 ,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意之见解 ,可谓近年来屯田研究中特色较为明显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将唐代屯田置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加以系统考察 ,立意新 ,起点高 ,因而也就对唐代屯田发展演变中的一些基本规律较易理解和把握。作者认为 ,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作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形态之一的屯田制 ,自始至终受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结构是国家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宗族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私人所有制日益占统治地位。土地所有制产生自耕农,使小农经济与地主经济并存,土地私有成为土地买卖的根源。土地买卖在巩固地主经济统治地位的同时,也成为土地兼并的前提。小农经济的脆弱和不稳定使土地兼并成为可能,农业经济的产品单一造成的物价波动又加速了土地的兼并。地主阶级通过土地兼并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加剧了土地兼并活动的进行。土地兼并和地主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小农生产的有限稳定性,影响到封建社会的安定。历史…  相似文献   

16.
论田亩税在唐五代两税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不仅是唐代而且也是我国封建时代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的两税是指夏、秋两次征税,对此持异议的不多,但对两税的内涵认识却很不一致。第一种意见认为两税是户税和地税,它是从前一时期延续下来的制度,只不过把租庸调归并到户税里面了。①第二种意见认为两税是“夏秋两征的户税,并不包括地税”。两税法是“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制度”②第三种意见认为地税是两税内容之一,但居于次要地位。③第四种意见认为地税在两税法中居主要地位,两税法本质上是代役租。④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地租和赋税有不同的涵义,不能等同看待,只有在土地国有制下,地租和赋税才合而为一。有些同志主张隋唐之际是由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变化,却把地租和赋税混为一谈,又进而说两税法主要是货币地租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地规模经营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黛 《南方经济》1998,(3):45-46
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地关系的差别等基本国情,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应该是以追求土地产出率为基本目标,小型土地规模经营为基本特征、服务型规模经营为主体、多种规模经营形式并存发展。文章论述了这一模式的内容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战前日本农地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阻碍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农地制度的根本特征是所谓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政府即对这一“纯粹封建性的”农地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1)通过实行“奉还版籍”,使各藩领主的原辖版图和户籍交归政府,从而根本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2)通过实施地税改革,确认实际持有者对土地的私有权,从而确立了近代个人土地私有制。由此取得土地私有权的主要是:幕末以来形成的新兴地主,以“本百姓”为代表的广大自耕农以及持有份地  相似文献   

19.
试论近代北方地区的分益雇役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在具体考察和讨论分益雇役制之前,必须先明确和统一它的内涵和外延。所谓分益雇役制,是一种介于土地租佃和劳力雇佣二者之间的地主经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地主除土地外,还提供农民住房、耕畜、农具、种子、肥料、柴炭、雇工费用以及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对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集体耕种变为如今的家庭承包,这种调整无疑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以及农民易分不易合的特点,导致土地使用不平衡、产生效益不平衡。这对于人均土地严重匮乏的国家而言,是一种巨大浪费,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为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土地制度作一次调整,对沿袭了数十年的土地承包方式作出积极的调整。——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壁垒分明的城乡居民户籍制度,将其统一为居民户口,打破城乡界限。户籍制度一直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