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大、增速快,以中青年为主体、男性比重较大,空间分布以东部为主、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迁移距离由近邻流动为主转变为近邻流动、中程流动、远程流动并重,人口净流入、净流出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地区差异较大,务工经商作为导致人口流动的首要因素作用更加突出,向城市集中趋势更加明显。定量分析表明,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地区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人口迁移流动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但大量流动人口也带来了治安、住房、教育和欠发达地区"未富先老"等问题,需要政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移民时期"带来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印度农民工挤在大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的发展中大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很大,造成了大量人口很自然地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印度流动人口总量约占全国人口的27.4%,接近2.7亿人。而农村则是人口流动的发源地,有将近1.9亿的国内流动人口来自农村。规模庞大的民工潮给印度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农民工遍布各行各业印度的人口流动在法律上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同时,过去20年来,印度政府推行的“绿色革命”卓有成效,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吃饭难”的大问题,大批农村劳动力因此得以脱离…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6,(35):86-88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本文以东莞市为例,详细考察在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城市适应的过程,对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并积极探索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生活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在城乡间、区域间、部门间、产业间的流动总体呈现逐步扩大的态势。截至2019年,流动人口规模达2.36亿,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属于流动人口。就短期来看,2015-2019年五年的流动人口规模呈现环比下降的态势,分别减少了0.05亿人、0.03亿人、0.01亿人、0.02亿人。那么,未来流动人口将呈现什么样的演进趋势?显然,这会受到户籍、城镇化、收入、地区间竞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城市开发区流动人口居住特征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开发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控城市人口规模,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提升住房质量;增进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相似文献   

7.
认为有效的人口规模调控,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最终命运.从北京市人口规模过度膨胀的态势分析入手,提出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首都"四个服务"职能的履行,关系到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构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加以调控.而对人口进行必要的调控疏导应当注重策略和方式方法,应当以积极稳妥、正面引导、源头治理为原则,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调控北京市的人口总量.  相似文献   

8.
以常住、户籍人口为基础计算人口流动率,基于非农产值及其就业所占比重构建工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0—2012年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变化趋势,并建立面板协整模型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估计和检验。结果显示: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流动、城市化与工业化均呈不断上升态势,从横向看,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流动人口增加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对工业化有着显著正向作用;人口流动仅仅是提高了"城市化率"这一指标,真正的"人的城市化"水平有待提高;各地区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偏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
将上海市2017年的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当成是研究对象,基于模型构建的方式对上海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当中能够获悉,女性的平均迁移距离高于男性,其中农业户籍、高学历、高技能的流动人口倾向于远距离的迁移。因为年龄增加平均的迁移距离也在持续详见,迁移距离和来到上海的时间呈现出U字形的相关关系。迁移距离会影响流动人口的规模,流出、流入地经济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差距会影响人口的迁移流动。流出地城市当中的行政等级、流动人口的规模方面存在梯度关系。个体特征会对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产生影响,流出、流入地之间存在的经济、收入差距会影响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而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人口流动方向的合理引导,更能够推动流动人口与城市的融合,强化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闲暇视角的大城市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闵行区的流动人口闲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具有闲暇时间短、闲暇活动单一、闲暇空间以住户内为主的特点。流动人口闲暇三个特点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低收入水平造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闲暇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劳动执法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加班"双倍工资制;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与健康向上的闲暇活动;加大流动人口聚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为流动人口闲暇活动提供硬件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聚住区的自发休闲活动场所的监管和扶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公共政策措施来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的迁移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人口迁移的政策制定应建立在对流动人口特征及变化趋势的深入了解基础之上。在京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对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和缓解老龄化压力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多数流动人口在京居住依赖租房,房租是导致其生活成本日益上升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尤其城乡接合部地区社会隔离现象较为显著,大量流动人口未能有效融入现代城市的生产生活体系。首都的人口管控与城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通过“控”“收”联动,加强人口的有序流动,也要疏解与引导相结合,使流动人口的结构与行为更符合首都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杨晓华 《价值工程》2011,30(4):317-318
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落后,市场化程度低,致使大量劳动力纷纷涌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形成西部向东部、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西部流动人口为经济的繁荣、西部地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从近年来西部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和产生的原因两方面系统分析了西部流动人口的现状,并结合国情探讨了西部流动人口管理的公共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技术园区人才流动问题的若干特点,并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人才在园中流动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口迁移的障碍因素、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的资本、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全国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人口实证研究、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以及流动人口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性困境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宏伟 《价值工程》2011,30(5):328-328,F000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伴随这一过程,农村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农村人口流动的数量多、规模大、结构复杂、原因多样。这种流动给广大乡村造成了严重的治理性困境。如乡村稳定"告急"、乡村人口结构趋向"空心化"、乡村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化对农业发展的限制以及人口流动使乡村社会整合度大大降低等四大社会问题。走在历史的大弯道上,审慎而又客观地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健全农村流动人口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投资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加强乡村教育资源开发力度,强化乡村治理的内生变量等。  相似文献   

16.
"非典"与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改革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迁移规律入手,分析了"非典"流行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为这是执行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分立并行"管理体制的结果;提出了以"居住地人口管理"模式取代"户籍属地管理"模式的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7.
陈伟 《价值工程》2014,(18):193-194
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深入探讨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别阐述了不同阶段管理模式的特点与作用,并对未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大胆假设,构建了一幅蓝图,希望能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是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的新动向.本文论述了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现象和集聚过程的阶段性,分析了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利弊及动力机制,指出了经济发展是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根本动力,提出了调控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人口流量不断增加,人口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在管理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流动人员数量增多的同时,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落到实处。当前,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漏洞百出,无法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应探究新的管理模式,加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