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五年的时间了。从目前情况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必须继续实行下去,不能淡出。随时间推移,主要以增支为主的财政政策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客观上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加以配合,从而达到既能保证财政收入,又能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角度谈积极财政政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府生产性支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消除短期经济波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当前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下,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也为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张和地方保护主义创造了可乘之机,弱化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制约了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必须采取进行以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为导向的财政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尚未完全扭转通货紧缩。自1996年5月1日以来,人民币利率连续数次降低,名义利率进入了近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降息是政府采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手段之一,有观点认为利率政策失灵,我国已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的结论。但是,鉴于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继续下调的空间非常有限,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结合财政政策和其他诸如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流动性陷阱”的分析应引入预期的因素 ,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根源是公众对未来预期的逆转而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当前 ,我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在于经济体制改革中相关制度不到位影响公众预期 ,削弱了积极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远离“流动性陷阱”的关键是深化改革以改变公众预期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遭受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步蔓延至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流动性紧缺引起的通货紧缩威胁又一次降临.通过对收入分配制度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和预期的陷阱进行的分析,可以发现:通货紧缩不仅会扩大收入差距而且会扩大低收入人群,提高财富的集中度;金融危机环境下通货紧缩对收入差距扩大化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还需重点防止通货紧缩的发生,并且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结合,创造一个积极投资、乐观消费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究,认为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试图跳出流动性陷阱。由于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百年发展,流动性陷阱的条件已经改变,但是如今的货币政策还是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陷阱,而中国由于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殊性导致其有效的规避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野 《商业研究》2005,(11):161-163
1997年以来,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政府支出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刺激作用不够明显,而致使政府收入政策的预期效果不理想。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效应是当前急需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陷阱”问题是目前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根源在于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偏离.本文对“流动性陷阱”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对我国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10,(1):30-30
阅读:《南方周末》不久前刊登安邦咨询公司研究员李明旭的文章说,中国政府提出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财政增支,以带动相应的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用于投资,从而在当期形成需求,拉动经济的复苏。但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把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作为财政政策的目标,在经济放缓和财政支出增加的情况下,财政“增收”的压力必然大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过四年半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之后,经济仍未能恢复自主性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出现长期化的趋势。然而积极财政政策是不能被当作长期政策来使用的,理由如下:1、国债投资效益逐渐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自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累计发行5100亿元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流动偏好利息率理论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息率理论,他认为利息率是使用货币的代价或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凯恩斯在提出这一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流通性陷阱"这一概念。正确认识流动偏好利息率理论、"流动性陷阱"的研究背景和"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条件,将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投资效应相对于凯恩斯在流动性陷阱中描述的传导机制效应更加直接和有力,更能引导经济从低谷走出来。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表明中国正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改变财富分配失衡、收入差距过大的局面。这也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的起点。同时,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为抵御外部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我国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策设计愈发重视反周期相机调控理念.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争议,不完全满足反周期特征,导致调控结果与初衷存在背离难题.为厘清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周期特征,本文引入多频谱分析,以极大似然小波分解(MODWT)剔除序列趋势成分的扩张效应干扰,利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向量回归模型(TVP-SVAR)分析我国预算收支和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预算收支变化与经济周期趋同,财政政策的实施结果具有顺周期性.具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收支分别同方向变化0.7及 0.05个单位以上,预算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将导致预算支出变化0.9个单位以上.本文还证明,预算收入的顺周期属性是导致支出与经济波动顺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学说应该暗含着两个重要前提,其一是货币当局具有持续的货币供给能力,其二是市场中会出现一个公众认识一致的、低得不能再低的利率,文章从逻辑的角度论证了经济中"流动性陷阱"产生前提不可能存在,并以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史中最悲惨的美国大萧条为实例,进一步证实了"流动性陷阱"是一个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6.
减税是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目标定位是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支出,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两大工具:一是扩大财政支  相似文献   

17.
郭其林 《消费导刊》2009,(7):108-109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政府迅速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以此作为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既能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和问题,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较快走出困境,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又能更好地解决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收入分配公平、"三农"等民生问题。但也必须注意防范政府包办一切、急于求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确保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总需求理论为基础,通过支出法核算的GDP构成模型推导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的计算方法,应用于辽宁一般预算支出和生产总值数据,对1998-200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辽宁经济增长起到了拉动作用,尤其是2004年以后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间投资不足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虹 《北方经贸》2003,(2):37-38
运用凯恩斯经济学原理 ,阐述了我国民间投资不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指出若民间投资不足进一步恶化 ,我国经济将跌入“流动性陷阱” ,一旦各种诱发国内金融危机的因素爆发 ,可能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因此 ,必须采用预期通货膨胀政策 ,以改变投资者的通货紧缩预期 ,达到改善民间投资不足局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桢 《北方经贸》2007,(1):73-76
瓦格纳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对解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实际情况具有局限性。在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税收制度与财政分权的影响,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更倾向于政府运用以增加或削减财政支出为主要特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进行的反向调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