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主体单一是造成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低效运行的根本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使银行风险上升为国家风险。进一步而言,银行风险的积累将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为此,必须解决产权主体单一问题。从我国国企改革的经验看,股份制改造是解决产权主体单一的有效途径,它使国企改革获得很大成功。鉴于此,本文认为股份制应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
央行近日发布通知称,将信托贷款全面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未来还将金融机构从事的委托贷款业务一并纳入数据库,有分析认为,央行此举是为防范影子银行过快膨胀。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严弘认为,如果影子银行大规模发展,不排除有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较为直接、集中谈到金融问题有两处,一是在《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一文中,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对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做顾问嘛”,二是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一文中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小平同志的以上论述,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涉及到了金融理论与实践上的一系列重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小平同志的…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与投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农村地区将产生新的金融需求,并催生新的投资机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定下了新的基调。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拓展农村经济、扩大农业投入、提高农民收入以拉动农民有效需求,将对拉动我国内需起到重要作用,进而也将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焦点荟萃     
中国潜在的十大经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魏杰认为我国潜在的十大经济问题有:一、潜在的信用危机。我国的信用主要由三个主体构成,即居民、银行、企业,居民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又将资金贷给企业,这样形成信用链条。现在许多企业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链条不能正常运转。要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对效益不好的企业一律不贷,并要加快企业改革。二、“漏斗现象”。所谓漏斗现象,主要表现在中央反复强调通货膨胀很厉害,但下面又反映资金紧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进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长期"一社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亟需改革。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同时也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民族地区村镇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其现实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其在我国整体金融体制改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伴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同时,农村合作银行——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要真正实现向国际化银行转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银行财务管理。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提出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经济解决退货膨胀、中国金融走向国际以及一国两制在金融领域的体现等思想。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正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思想进行。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起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成功实现一个国家两种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中国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外国跨国银行进入我国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无疑对我国的金融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管理上,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对外国跨国银行的监管工作,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几年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的历程,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根本性变化。特别是金融机构的多样化、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拓展,使得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许多企业及时得到了外源融资,从而使许多生产机会和盈利机会得以实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 金融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最优配置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中国科技金融事业从单一的银行体制开始,逐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处于改革的十字路口.笔者认为,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不仅不能脱离政策性银行的性质,而且必须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这一主题,这样才能使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更好更快地进行.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概况的阐述,分析在现代农业经济金融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探讨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目标趋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体制改革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与挑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实施营销战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依然突出,包括部分银行损失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步伐,削弱了银行的竞争力,同时更不利于安排全国的金融方针、政策。因此,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是经济生活中令人关注的现象。客观地看,大量的不良贷款存在,既有政策性贷款因素,也有重复建设和企业经营风险向银行转移的阴影,还有银行业经营不善违规贷款的原因。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已经成为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重大隐患,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不仅难以化解历年累积的信贷风险,国家也将蒙受重大的政治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成立,表明中国金融主管当局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全新方式解决银行不良资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  相似文献   

14.
晓亮 《开放潮》2002,(7):14-15
我国现在的银行结构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笔者主张,对于金融业应当是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此外,其他经济学家如樊纲等也一再发表文章,主张发展民间金融。2000年12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刊登的《民营银行:拯救中国银行业?》说,“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经济  相似文献   

15.
深化金融改革亟待研究的几个问题──兼与俞天一、肖灼基、贺阳等同志商榷崔建军一、全融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问题关于金融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关系,我国金融界基本上有超前论、滞后论和同步论等三种认识.超前论者认为,银行非国有化是企业产权改革的一大障碍,只有银行商...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5,(27):10-11
【香港《香港商报》6月22日】目前,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成为国外观察家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中国的金融改革更是与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因为,如果银行业不能整顿好,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丧失一个重要的增长引擎。《金融时报》记者Richard McGregor指出,当中国的银行向真正的商业化运营转变的时候,他们将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是我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钱庄、票号、典当行业等旧式的金融组织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新兴的银行和非银行系统的金融机构应运而生,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一、构建学习型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学习型银行是商业银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将全面进入竞争时代,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突破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当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全方位进入中国后,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同时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也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也需要派出一大批金融人才到境外拓展业务.  相似文献   

19.
《广西经济》2007,(7):12-1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广西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为凸现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需要成立区域性的金融组织搭建金融合作平台。由此,建立北部湾银行的构想呼之欲出,而北部湾银行建立模式的选择则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构建学习型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构建学习型银行是商业银行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金融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将全面进入竞争时代.将会有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突破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当外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全方位进入中国后,需要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以解决作为外资企业适应投资环境本土化的问题;同时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也将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增设海外分支机构、拓展海外业务,也需要派出一大批金融人才到境外拓展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