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2005年始,年年都出版发行一部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并被列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之一。尤其今年的西部蓝皮书,适逢西部大开发10周年,备受各界关注。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宗哲。  相似文献   

2.
罗宁     
《新西部(上)》2013,(7):F0003-F0004
画家,美术评论家。现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渤海大学、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
廖霄梅  李舟 《特区经济》2010,(9):192-194
农村民间金融是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机制。随着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民间金融的规模日益加大,在缓解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矛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加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西部农村民间金融的监督与引导,构建西部农村民间多渠道投资渠道,通过加快西部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等手段来规范发展西部农村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4.
冯家臻:男,1946年1月生,浙江义乌人,原任陕西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兼任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社会发展组组长,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特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北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邮电大学和西安石油大  相似文献   

5.
张蕾 《特区经济》2006,(1):56-57
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变迁是转轨时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东西部金融结构和金融组织的差异性很大。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中,经济增长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需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但西部的经济规模反过来又难以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则很难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这对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进进程造成了很大障碍。本文从金融制度变迁和组织成长的关系出发,通过理论范式进行推],并利用实证分析比较东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及其绩效,深入剖析西部金融市场组织结构特征,揭示影响西部金融市场组织成长的因素,从而找到加快发展西部金融市场有效途径,并试图找出转轨时期金融制度变迁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6.
金融是一个国家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要使我国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就必须从农村的金融着手.但是,我国西部农村现有的金融生态并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双双落后的局面.研究分析我国西部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探索西部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具体路径,对我国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刘豪 《开发研究》2007,(1):100-103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财政、外贸、税收、土地等方面分别给予了政策扶持。本文拟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出发,阐述金融扶持对西部开发的必要性及作用,并针对西部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金融扶持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袁武振,教授,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1963年8月生于陕西省武功县,西北大学历史系本科、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西安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陕西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西安党史特聘研究员、西安市政协委员。2012年2月作为陕西省党史学会唯一代表参加中  相似文献   

9.
王西京,1946年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兼任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简介 汪小勤,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湖北省分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成为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文章基于储蓄转化效率、储蓄投资转换效率和投资投向效率等三个维度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西部12个省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各省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明显,经济较为发展的省份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相应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区域金融政策的平衡运作机制研究●郭辉(中国农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北京,100036)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经过10多年的经济改革,沿海地区已经高速发展起来了,但西部地区仍相当落后。中国经济发展是应该平衡发...  相似文献   

13.
西部金融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与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在西部开发中起着核心与枢纽作用。西部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 ,金融业难以很好地发挥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经济、政策、体制、信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西部金融的滞后发展 ,西部应实行全方位的金融发展战略 ,深化区域金融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杨永庚,男,1965年9月生,甘肃正宁人,法学博士,西安文理学院政治学院教授,西安外事学院思政部主任,西安廉政研究中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专家,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理事。在《西北大学学报》、《陕西师范人学学报》、《甘肃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青海社会科学》、《西安廉政研究》(西安市纪委机关刊物)、《廉政文化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三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转载,一篇被《求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金融抑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疏理和评述近年来我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现状,重点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独特金融抑制形式和影响进行制度分析,透析了我国现行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与西部经济中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不足而带来高额的交易成本,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的思路,尝试构建适合西部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和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第二次理事代表大会开幕了,我首先向大会表示热烈地祝贺!几年来,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在邓小  相似文献   

17.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理事会主席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高科(集团)公司总经理西安高科(集团)新西部实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理事会常务副主席中国·杨凌思强生物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思强新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先念李思强理●会,l}务理事陕西西部电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西安公司理事会理事陕西省科技厅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东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天香楼餐饮有限公司西安中富企业集团吴斌蔡文水唐俊昌胡列张超吴向军高剑平新西部杂志社理事会名单(4)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12月1日起,由陕西省房地产业协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部研究中心主办,由新西部杂志社联合《华商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都市新家园》、西安房地产信息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协办的"自然·城市·人--发现西安最具价值的居住区域"大型问卷调查,发放了近万份调查问卷,受到广大市场的积极关注和热烈响应,成为古城在年终岁末一道靓丽的风景。最近,陕西省房地产业协会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部研究中心对此次报告进行了详细、周密的统计,现将调查结果公布,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进一步促进西安城市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金融与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多数省市区金融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较低,主要表现在生产总值与贷款规模的关联度较低、贷款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偏低以及金融的深化程度和经济的金融化程度较低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待优化,金融规模较小、金融结构失衡,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环境不理想等原因降低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应采取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水平,扩大金融规模、调整金融结构,改革金融体制、改善金融环境等措施,提升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