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学庆 《理财周刊》2003,(10):14-17
通胀还未出现,对于眼下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经济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般看法认为,经济增长在正常区间运行,经济向好,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应当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04,(8):11-12
如何判断当前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或者说已经全面过热;二是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全面过热,但是有局部过热,主要是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三是认为现在中国经济既没有全面过热,也没有局部过热,而是部分行业增长比较快,这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一种表现,产销两旺,是比较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商》2004,(10):154-154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发表了《2004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第一次从整体上对2005年中国金融运行和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2005年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过热的问题成为社会上下关注的焦点,但《报告》认为,尽管2005年多项经济指标出现了近几年最快的增速,“但从整体上看,尚不能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过热。而同时,中国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无疑比过去尖锐了”。  相似文献   

4.
针对前几季度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上涨,跳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大讨论双方各执一词的观点,本文从通货膨胀基本机制入手,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通货膨胀所产生影响为参照,对中国目前状况展开检验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1年“博士咖啡”在《财经界》第7期的报告中在全国也许是最早地指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在世界经济的寒流中“逆风飞扬”。其后。“一枝独秀”和“逆风飞扬”都成为描述中国宏观经济的流行一时的时尚话语。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升温,经济增长是否“过热”? 我们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少有的“三大周期”重迭的增长现象,分别是“世界工厂-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周期”以及“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这三大周期的任何一个增长周期的出现,都足以提供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现在三大周期重迭,同时发力于中国经济,将迅速拉动中国经济进入高涨时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年增长9%以上的高位水平。而且暂不会有明显的“过热”现象产生。穿上红舞鞋的中国将跳出最美丽的经济增长舞步!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2011,(2):14-17
2010年看上去是中国经济转型,即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驱动转向以内需带动的关键一年。从年初到年终,中国高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发表讲话,表达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心。一年过去了,分析人士对中国在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是否取得进展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四大难题考验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忠 《商界》2005,(5):16-17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铁矿涨价、苏丹红事件、股市再次低迷等,原本清晰的经济走向似乎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于是,对于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中国企业将往何处去?成了我们迫切期望求解的问题。2005年4月初,经济学家谢国忠发表了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为了让读者对各种观点有所了解,本刊撷取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制度短缺是最大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三年前,就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过剩经济”的时代.笔者一直对此持不同的看法,在一些研讨会上也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自然引起一番争论.中国目前所谓的经济过剩,只不过是一种假象.现在中国人均GNP只有86O美元,真正的过剩经济还远得很.退一步说,即使存在过剩经济那也是传统经济意义上的、低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赵晓 《商界》2006,(10):97-97
与当前中国经济投资过热现象同时并存的是产能过剩。有人干脆将这种矛盾而复杂的状况称之为“中国精神分裂式的繁荣”,面对如此矛盾现状.经济学者们对中国经济趋势究竟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及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含义争论不休。两年多来没有哪种观点成为绝对的主流看法,由此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的摇摆性。这反映出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判断的困难以及对调控的无所适从,“组合拳”逐渐变成了“迷踪拳”。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06,(9):22-23
阅读:《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发表该报总编辑包月阳的章说,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这个高增幅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新一轮争论。有趣的是,认为经济已经过热的专家除了能举出投资增长速度过高,货币信贷总是偏大两个指标外,似乎没有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而认为经济运行正常甚至“十分乐观”的专家倒是有不少论据;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在一次专题报告中,对我国当前经济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不同的观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前国民经济是否出现了重要转折?这是当今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在经济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民经济已经出现了重要转折。理由是2000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2%,投资与消费的增长都在10%以上,出口增长38%,这表明:1994年以来经济增长率增幅逐年下降的情况已经被遏制住了,经济开始回升;投资、消费双启动的措施是见效的;亚洲金融风暴给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结束了。第二种…  相似文献   

12.
报业新论     
本刊的“报业新论”栏目意在发表一些不同于一般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以期帮助大家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既然是新的,肯定就有不够完善之处,欢迎大家就某一个观点、某一种见解提出不同意见。本期“报业新论”我们选用了4篇文章。郑宇丹的《内容经济与报业创新》提出  相似文献   

13.
“上缴折旧费”问题之我见唐祖仁【编者按】关于供销社理事会集中统筹使用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做法是否可取,本刊在1994年第6期和第10期发表了两种不同观点的文章。这个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历史发展与现实改革的榫合与冲撞,也敏感地暴露了供销社在改革中需要...  相似文献   

14.
《进出口经理人》2006,(10):10-10
中国面临的问题远比其国际形象是“好”是“坏”复杂。更大的挑战是,中国对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对它的看法并不相同。英国外交政策中心将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第一,海外对中国并不信任,这阻碍了很多富有经验的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外界关注中国的仍然是其经济实力。第二,中国人对自己的看法同外部世界对它的看法相差很远。  相似文献   

15.
文华 《市场周刊》2004,(21):34-34
5月,在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期间,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话题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防止经济过度增长,努力使经济“软着陆”。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争执引人注目。极少谈论中国经济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在7月15日向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演讲时说,中国央行买进美元以阻止人民币升值的做法可能在长期内会给中国带来通货膨胀问题。他指出:中国的政策导致中国积聚了大量美元,这意味着中国货币基础的扩大并造成货币扩张,这将使中国货币供应量在长期内大幅增长,这个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解决的。格老的上述演讲几乎无懈可击,他清晰地指出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他几乎对中国目前宏观经济未置一词。因此,格老的话语是一种隐示。国内学者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判断已经开始出现不同的观点。樊纲教授倾向于认为GDP大约8%的实际增长,大概就是中国经济的魔术数字(Magic Number),持续地低于此增长速度,则会出现资源闲置和就业不足;而持续地高于这一增长速度,则可能最终受制于通货膨胀。他是今年最早持中国经济已有了过热苗头意见的学者。他认为过热的投资即使现在仍能有力地推进经济增长,但迟早会触及到“生产资料供给瓶颈”,目前电力短缺,钢铁、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它们的上涨早晚会体现在消费品的价格上去。过快的经济增长和过热的投资,最终会触及这个瓶颈,并受到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痛苦。博士咖啡在以往《财经界》刊出的报告中,倾向于认为中国正迎来一轮“黄金增长周期”,目前中国经济可以说是动力非凡,受到了“三大周期”的强劲推动。它们分别是“世界工厂-国际投资与出口周期”、“城市化-投资与消费周期”以及“新兴消费品-消费周期”。我们当时的结论是一个比喻:中国就像穿上了魔幻中的红舞鞋,想停都停不下来,如果外部环境较为稳定,并且人民币并未出现始料不及的升值,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可保持9%以上,而物价可望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无论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人们都看到了它不同寻常的新颖难解之处:信贷投放和投资率已高企,但物价却仍然平稳;经常账户处于盈余状态,但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稳中有降,而房地产热潮并未消退。那么,中国经济是处于黄金增长周期.还是处于没有温度的高烧?  相似文献   

17.
近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经济并非“过热”,而是正在进入以重型化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要求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报业焦点     
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刊登了吴海民的文章《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石激起千层浪。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国报业是否遭遇了“寒冬”、“拐点”的大讨论。这在本刊预料之中。几个月来我们收到了许多就此问题阐述各自观点的稿件。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以来.围绕着“大型百货商场建设是否过热”的问题,商界和学术界展开了热烈讨论。我在下文中所谈的大型百货商场,指的是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分成若干个商品部综合经营,拥有现代化的营业设施这样一种业态,国外通常称之为“百货店”(DEPARTMENT STORE)。我的观点是: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中,确实出现了大型百货商场超常规发展的现象,这股“热”应该降温。 一、从现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来看,大型百货商场不宜建设过多  相似文献   

20.
丁璐燕 《浙商》2012,(17):72-73
“自救者得救,救企业就是救我们自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时任招商银行行长的马蔚华曾如是说。4年后的今天,面对当下浙江省出现的互保危机、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这一观点是否依然适用?银行、企业对此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