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资料,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第三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认为,我国第三产业整体保持了较强的吸纳劳动力能力,并具备继续扩大就业的潜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增长弹性分化明显,高弹性组表现为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特点。尽管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轨特征,通过国际比较,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就业比重过低、新兴服务业就业比重不突出的特征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北生产性服务业与京津进行比较,占GDP比重较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吸纳就业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优势不明显及新兴服务业态培育慢。河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与制造业的需求、京津冀产业格局及制度创新密切相关。应从强化协同发展理念、培育协同发展环境及完善政策等方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浙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构建浙江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非国有部门的就业比重等3个指标影响最大,反映政策因素的市场化分配资源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和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赋予了中国发展新内涵。人们注意到,“四个全面”不是口号式的倡议,而是实实在在的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的目标更丰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有以下几层经济含义:第一,实现环保型和包容性增长。为此,应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发展环保产业,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业与工业相比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也就是在低经济增长率下也能实现高就业。  相似文献   

5.
发育不良 中国服务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很低。从国际比较看,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平均比重已经达到67%,世界平均值也达到52%(2001年)。中国比美国和法国低40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见图1),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二。与此相适应,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水平也相当低,2004年中国服务业领域的就业人数只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29%,比高收入国家68%的平均就业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比世界47%的平均水平(2001年)低18个百分点,在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6.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向东 《特区经济》2006,(9):208-210
河南就业结构的现状与问题是:从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占大多数,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不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滞后;从城乡就业结构看,城乡就业比例失衡;从所有制就业结构看,国有单位就业比重过大,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迅速增长;从技术就业结构看,专业上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层次上表现为技术结构水平低。总体上看,就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与优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应按照市场规律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实行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初步预计"十五"后三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从业人员达到560万人,就业比重达到45%.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就业的产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考验.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会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状况总体是乐观的,中国城镇化就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非正式就业.  相似文献   

9.
某一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不仅在于产业本身吸纳劳动力,还在于本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就业,这种隐性的就业机制是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方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性,从乘数效应、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和劳动力供需配对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隐性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1979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21.4%,2000年达到33.2%,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  相似文献   

11.
从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很快。第一次经济普查后,全国服务业2004年比重由31.9%上调为40.7%。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第四篇”,明确提出加快服务业发展,并把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天津也早在1993年就提出了发展第三产业的意见,2005年4月5日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这对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天津面临的形势,要求我们对服务业的发展做进一步的再思考、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菲 《特区经济》2011,(11):114-116
本文采用1985~2009年的时序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带来生产服务业和通讯、仓储等流通服务业等行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的增加,进而带动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重的增加,最终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和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初步预计“十五”后三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型的。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略 ,在服务领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促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何霞 《北方经济》2012,(21):58-60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201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快递业等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平 《上海经济》2011,(8):55-57
与其他先进国家一样,日本服务业无论是在实际GDP占比还是雇用劳动力方面都呈稳步发展态势。近年来,日本服务业占实际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雇用劳动力也保持在70%左右,其实际GDP增长部分的9成由服务业提供;在雇用方面,相对制造业雇用人数不断下降,服务业却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今后几十年,劳动力供给远远大干劳动力需求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格局。为此,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缓解这一供需矛盾:一是从供给方面降低劳动力总供给量,逐步降低总人口就业率;二是从需求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劳动力总需求量。其中减少失业率、扩大劳动力需求是最重要的就业战略。以劳动密集型方式发展基础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及开放各类服务业市场,对于缓解本世纪末全国城镇就业供求矛盾,降低高失业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就开放各类服务业市场,试加阐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江苏劳动力市场为买方市场,劳动力仍供大于求,而且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促进社会实现充分就业,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稳定生活并逐步改善其生活质量,能够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凯恩斯的充分就业理论,结合江苏的实际,提出以下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路径:建立政策扶持长期有效的就业机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稳固第二产业就业;把促进服务业吸纳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质量;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4~2011年中国服务业面板数据,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然后分性别、分行业检验了服务贸易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以考察服务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就业影响的性别和行业差异。整体估计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显著地促进了中国服务业异质劳动力就业,且对熟练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说明服务贸易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所差异;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进、出口的异质劳动力就业效应存在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国际服务外包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菲 《特区经济》2009,(6):270-272
本文从国际服务外包发出国和承接国两个角度,采用服务业失业人数和失业率、服务业各行业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等指标,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发出国而言,国际服务外包会导致部分行业的失业比重增加,从而令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速度放慢,但不会导致发出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下降;对承接国来说,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服务业的整体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的明显上升及其主要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和就业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