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师》2014,(24)
近年来,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已经成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三公经费"的公开备受社会关注,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探讨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财务信息化等方面精细化管理工作,控制高校"三公经费",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国家机构的一个分支,其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给予补助.为了推动法制化国家的建设,促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好事业单位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公开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  相似文献   

3.
关注     
《财政监督》2012,(13):77-79
国务院确定今年政务公开重点国务院常要求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施政的基本准则,继续规范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公开步伐,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提高公开的质量和实效。今年要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的政府信息公开:一是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二  相似文献   

4.
耿成兴 《会计师》2013,(8X):3-5
当前国家狠抓"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和控制监管,奢糜浪费和腐败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三公"经费具体控制和监管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科目不完善、内容不清晰、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做好"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耿成兴 《会计师》2013,(16):3-5
当前国家狠抓"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和控制监管,奢糜浪费和腐败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三公"经费具体控制和监管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科目不完善、内容不清晰、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做好"三公"经费控制与监管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1年,国务院要求“三公”经费公开,实施政府公费透明化;2012年国务院再次强调“三公”经费的公开。由于“三公”经费公开实施的时间较短,有些政府部门只是形式上的公开一部分经费的收支,并且在公开的经费项目中缺乏相应的会计和审计,引起广大群众的一片质疑,违背了“三公”经费公开的初衷,本文对经费公开的相应会计和审计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予馨 《中国财政》2012,(21):60-61
随着新华社、南水北调办和中国地震局7月中旬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开了2011年部门决算,备受关注的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正式拉开大幕,这是继去年之后,中央部门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等信息。"三公"经费是指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是纳入各级财政预决算管理的经费。近两年"三公"经费公开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千呼万唤、不肯露面到  相似文献   

8.
《财政监督》2011,(15):70-71
"三公"经费公开,成败在于细节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同时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  相似文献   

9.
7月11日,审计署公布三公经费,他们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最为详细,并对很多数据作出了解释。这很大程度上表明,审计署有底气将三公经费置于阳光下接受人们挑剔目光的审视,坦诚接受人们的评头论足。公开比不公开好,早公开比晚公开好,公开得越详细越好,正因如此,审计署的三公经费公开收获了不少掌声。但是,冷静分析,即使是最详细的三公经费公开,人们其实也很难判断相关支出是否合理。在审计署2010年三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央98部门中,除了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和港澳办尚未公布三公经费之外,其余部门均已公开。外交部称三公经费中有一些涉密信息,目前已明确2011年不会公开三公经费。此外,国务院港澳办和国务院侨办也回应不公开三公经费,论及原因,除了由于工作性质决定的涉及国家机密外,还表示经过与财政部反复核实,两个部门  相似文献   

11.
四是实行追责惩处。要将“三公”经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经济责任内容与评价方法,将“三公”经费执行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专题来进行审计和评价,并联合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对不按规定公开“三公”消费、挥霍浪费等行为进行追责,加大惩处力度,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严重的追究其法律责任,从根本上遏制“三公”经费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三公经费的公开变得更有必要,它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顺畅和透明化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内涵机制.本文主要希望明确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晒三公经费"行为的现实意义,为三公经费公开对未来财务工作推进提出新要求,并基于数据对接、费用预算分解、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为行政事业单位构建了面向社会外界公开的三公经费公开内控实施制度,希望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公经费”是现在社会热点,如何控制“三公经费”也是学校经费使用中的注重点,通过学校经费预算、项目管理、审批制度、监管制度、公开制度的实施来控制“三公经费”.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北京:44部门公开三公经费8月15日,北京市44个部门(单位)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0年三公经费详细账单,并按市财政局要求对三公经费开支情况进行了说明。此次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单位)包括提交市人大审议部门决算的42个部门(单位)及作为牵头和监督部门的财政局和审计局,2010年三公经费总额为4.4亿元。北京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公"经费问题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我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加大了"三公"经费的透明度,并引入了民主监督。新时期,"三公"经费的公开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这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决心,不断改进公开的技术措施,并在财政预算、职务消费等深层次的体制上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严格控制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经费支出(以下简称“三公经费”)是财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2009年以来,财政部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规模,切实加强“三公经费”执行管理,积极推动“三公经费”公开,着力构建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是政府预算中的一种行政性支出,是否公开关系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公开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形象。遵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中央政府2013年公开了2012年"三公"经费的总额,此后各  相似文献   

18.
正"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长期以来,因为"三公"经费的滥用和不透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的不良"三公"消费行为,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如何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从根源上斩断不良作风的"资金链",是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的话题。从2011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首次公开,拉开了  相似文献   

19.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12,(7):50-51
部委公开三公信息要求细化解释说明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今年各级政府将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等信息公开。要求公开财政部批复的全部预算表格并细化公开到款级科目,其中有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支出要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信息公开的法规性、准确性、完全性、规范性、易懂性、时效性、便利性七个维度对湖南省各市(州)政府门户网站"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进行评价.以各市州"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得分作为被预测和解释的变量,进行了信息公开的个人、制度、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信息公开与制度层面、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显著性相关,而与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几乎不相关.提出提高领导干部重视度,建立经费支出监管长效机制,完善信息公开配套制度建设,便捷三公经费信息获取路径,缩减信息公开环境建设支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