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企业》2005,(6):4-4
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这说明,党和国家把中国企业培育、发展世界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到国际发展战略的高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商业企业本身应当重视商业品牌战略,认真总结品牌建设和推进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发30年以来,中国企业品牌经历了启蒙、发展、国际化酝酿和国际化融入时期,中国的民族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努力使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显著提升。但中国企业仍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不能实现真正的腾飞。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才能使民族品牌真正融入到国际市场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品牌发展历程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发30年以来,中国企业品牌经历了启蒙、发展、国际化酝酿和国际化融入时期,中国的民族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并通过努力使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显著提升。但中国企业仍缺少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不能实现真正的腾飞。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才能使民族品牌真正融入到国际市场中。  相似文献   

4.
金良 《糖烟酒周刊》2006,(29):90-90
在国际酒类市场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茅台,而在饮料市场上,却缺这样的品牌。沈阳麦金利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慕侠认为,中国应该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饮料品牌,因此她立志把麦金利做成饮料中的“茅台”。  相似文献   

5.
如今,国际汽车巨头均已在中国落脚,并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中国市场。随着竞争的加剧,他们争夺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投资战略已开始从传统的产品推销、资本渗透向品牌输入转化,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国内汽车品牌对垒和角力的舞台,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面对今年车市的冷淡、消费者的等待,汽车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获得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如何谋求可持续发展?近日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咨询事业部率先向业界发布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品牌竞争力研究报告》,对建立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力评估体系、科学有效地评价中国乘用车品牌竞争状况、指导汽车企业品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中国品牌市场看作一个金字塔,塔尖的是占据10%的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下面依次是中国新品牌、合格产品,底部则是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对中国品牌市场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小产品也可以创造大名牌,“金字塔腰“也可以升上“塔顶“,他们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商界新领袖“,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中国新品牌的竞争力。在川腔中,“加油“叫做“雄起“,“盼‘中国新品牌’雄起!“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所有“金字塔腰“势力们发出的深情宣言。  相似文献   

7.
蔡霞 《品牌》2013,(11)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制定了指导意见。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实现“十二五”规划任务的战略高度,理解和认识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释放消费潜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工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抓手;是树立和维护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成功营销》2009,(5):98-98
2009中国品牌与品牌领袖高峰论坛,2009中国战略执行峰会暨战略执行明星组织颁奖典礼,首届中国国际信用卡产业峰会,2009企业快乐竞争力高峰论坛暨年度公司快乐竞争力颁奖典礼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20多年,几乎所有的竞争产业,都有中国品牌的身影,但如果把中国的品牌置于国际市场的背景下,其竞争力显得太弱,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塑造品牌,提高品牌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水木 《商业时代》2005,(21):96-96
为全面强化、培育和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制造、服务、农业等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国新品牌论坛暨首届全国专业服务创新大赛系列活动”将于今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记者刚刚从中国新品牌论坛组委会得到的最新消息。  相似文献   

11.
高琨 《商业文化》2005,(9):52-54
“如果把中国品牌市场看作一个金字塔,塔尖是占据10%的国际名牌和中国名牌,下面依次是中国新品牌、合格产品,底部则是质量不稳定、假冒伪劣产品。”这是“中国新品牌工程”主办方对中国品牌市场所做的一个形象比喻。小产品也可以创造大名牌,“金字塔腰”也可以升上“塔顶”,他们代表着中国品牌的未来,他们是“未来商界新领袖”,要做大做强,必须提升中国新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产品竞争的关键,我国市场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品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自身的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特色品牌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品牌定位模糊、缺乏先进的国际市场营销理念、缺乏创新理念等问题。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即品牌命名国际化、健全营销网络、选准目标市场等。希望以此提升我国特色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6月13日,首届全球品牌峰会暨20I2中国自主品牌全球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仪式在深圳举行。国内规模最大的ATM厂商——广电运通凭借着近10年在海外市场坚持不懈地品牌拓展和自主创新,以及打破国际垄断的努力,最终在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最佳全球品牌自主研发奖”,与中兴通讯、海尔、迈瑞医药、复星集团、吉利汽车等其他12家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表现优异的中国企业代表同列榜单。  相似文献   

14.
日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国际信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质性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美国邓白氏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共同编制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级标准”,并开展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展活动,联手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本文就目前我国登山运动服装品牌市场竞争力弱等实际情况,提出结合东北登山运动项目特点推广品牌,加强与世界品牌运动服装企业的科技合作等具体营销策略,培育良好中国品牌,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海尔反思录     
低成本、低价、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使得“中国制造”生态显露“天花板”效应,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规避中国制造“市场拉美化、技术殖民化、品牌边缘化”风险?如何实现向“中国创造”质的跨越?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军人物,张瑞敏在做何思何想?最近,张瑞敏与本刊专栏作家胡泳畅谈——海尔进行了6年的市场链变革实验、国际竞争力、品牌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真实焦虑”。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者的“徘徊反思录”。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2006,(6)
(本刊记者赵晓萌燕纯),日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国际信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质性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美国邓白氏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共同编制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级标准”,并开展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展活动,联手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8.
《连锁与特许》2008,(11):49-49
为培育和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我国制造、服务、农业等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机制,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研究中心大力支持的“首届中国创业投资大会暨2008最具投资价值新品牌案例推介活动”将于2008年12月12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办。  相似文献   

19.
2008最具投资价值新品牌案例征集活动同期拉开帷幕为培育和提高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我国制造、服务、农业等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尽快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风险投资机制,由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  相似文献   

20.
李光斗 《广告大观》2005,(3):144-145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地区和国家竞争力的强弱。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说在国际交往中说:“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在他心中,索尼和松下是日本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推动中国品牌的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