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思温 《21世纪商业评论》2006,(3):160-160
1974年8月,经周总理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被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当时37岁的王选因长期科研劳累而抱病休息在家。听到这一消息,王选立刻意识到了这项工程的分量,尤其看到了汉字精密照排技术的重大意义,王选也因此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 相似文献
2.
3.
王选在日本对华细菌战的民间索赔道路上已经奔波了10年。尽管被多家国内媒体评为年度人物,尽管不缺少荣誉、鲜花和掌声,然而,漫漫索赔路上,除了那些相继离世的细菌战受害者,走在最前面的依然只有这么一位孤独的女子:没有助手,没有接班人,缺少经费,也没有科研机构稳定持续地投入调查取证工作……王选愿意回忆童年的记忆、从插队落户到留学日本的经历,唯独对索赔,王选欲语还休:“所有的问题,5年前我全都说过。”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13日上午11时03分,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之父”、“当代毕 昇”的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70岁。“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这是一位网友得知此消息后在北大未名论坛上的留言。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王选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然而在纪念这些卓越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老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3日上午11时03分,被誉为“中国现代印刷之父”、“当代毕异”的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70岁。“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这是一位网友得知此消息后在北大未名论坛上的留言。它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王选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然而在纪念这些卓越成就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老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6.
7.
8.
●王选老师的成功与他的伟大人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是一个无私的人,他没有以杰出发明与卓越贡献为自己赢得巨大的财富,而是留给了社会、留给了国家●为了保证方正持续创新的源泉不会枯竭,方正可以用一套有利于创新的内部机制,保证我们的研发,保证我们持续创新的步伐●方正之所以在出版行业拥有原始创新的辉煌成就,源于早期政府在“748”工程上的大力支持,方正可以做原始创新,在中国企业中不过是为数不多的特例。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机会还是在集成创新上,对于原始创新,除非有跨代的技术可能出现时,才是介入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4.
15.
《展览与专业市场信息》2007,(12)
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展馆隶属于首都旅游集团公司,是首旅集团的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