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供给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以1979—2010年间的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对粮食供给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江苏省水稻生产投入要素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靖飞 《技术经济》2008,27(2):75-80
以江苏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为例,按照2004年分县纯收入水平,以该省22个县的354户水稻种植户2005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就投入要素及品种认知、农业生产决策者个人特征等影响因素对水稻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估计结果显示:目前土地仍是影响江苏省水稻产出的最主要因素,化肥在水稻生产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的推广,农户水稻品种认知对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得到显现。鉴于耕地灌溉条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非常明显,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基建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农业基建投入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滞后性正向效应,然而,政府农业基建投资政策对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不够敏感,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因此,政府必须持续重视并加大农业基建投入,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雅鹏 《发展研究》1999,(12):22-24
一、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现实中粮食的刚性需求和日渐增长的潜在需求,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粮食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①我国目前有12亿多人口,按人均年消费粮食400公斤的标准计算,每年需要粮食4.8亿多吨,是近3年(199-1997年)来粮食平均产量4.858亿吨的90%,需求对生产形成了刚性约束和压力,生产稍有减跌,则粮食供给就会叫紧,社会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冲击。②近10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稳中有降.从80年代的14‰左右下降到90年代的12.‰左右。 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  相似文献   

8.
刘德智  李玲 《经济师》2008,(3):225-226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90—200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对影响农户生产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与农民收入和土地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从提高农民收入和土地收益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春  陆文聪 《经济地理》2008,28(5):813-816
中国的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特征和成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宇峰 《经济经纬》2005,(2):105-109
对中国在1990年和2002年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化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形成条件下,稻米生产的区域分散特征、小麦生产的区域集中特征以及玉米播种面积的集中和生产产量的分散特征日益明显。计量检验显示,人均承包经营耕地面积和种植业收入比率是影响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新疆1978年-2010年的边际资本生产率情况,并在新疆资本生产率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疆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另外,本文还利用投资对新疆GDP回归拟合系数来度量新疆投资效率。通过分析表明,新疆的资本要素投入效率和投资效率较低,经济呈粗放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及产品差异化投入三方面实证检验了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权性质下二者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滞后一期的创新要素投入程度高会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同产权性质下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创新要素投入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较非国有企业更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企业如何进行经营决策,就需要考虑投入、成本、产量和收益诸个方面。最优要素投入组合表明企业生产要素投入过程中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最佳配置,而利润最大化通常被视为企业经济行为目标的化身,是联系成本和收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一定条件下,这两者是可以同时满足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7,(11)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文章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粮食生产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目前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不足与建议,这对于加快河南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转变,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涛  杨继东 《经济问题》1989,(12):102-104
农业生产的本质,是一个在人的干预下,利用环境资源,进行有计划的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并在农产品中储存的过程。在这个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能量转化规律是两个最重要的规律,不管粮食生产者把握与否,物质循环的通量、比率、分配以及循环的高峰期等决定着粮食产量。当人们把握和认识了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粮食产量;相反,逆这些规律而动,物质积累就少,产量则低。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我国粮食形势进入一个严峻时期。一是需求量不断增加,二是供给增长有限,三是发展后劲不足。限制消费、减少供给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国的粮食生产由自给型转入商品型发展阶段,只有遵循价值规律,才能使粮食形势逐步好转。一 商品社会,价格是调节一切生产的杠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减少粮食征购任务25亿公斤,加大了超购部分,同时将收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加价50%。农民看到了种粮的好处,加上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激发了他  相似文献   

18.
叶樊妮 《经济与管理》2010,24(7):10-12,42
要素投入、技术进步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运用OECD推介的增长核算方法,对我国1995-2007年的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估算,指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更大程度上是依靠投入要素的增加,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8,(2)
文章运用DEA分析法,借助Deap2.1软件,对2000-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主要投入要素效率进行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河南省粮食生产主要投入要素效率,经历了由规模效益递增到规模效益递减的转变过程;2000年、2002年、2006年均为DEA规模有效,但是,2009-2013年为DEA规模无效,要素投入冗余很大,有明显的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1978—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区域格局变动主要表现:粮食生产重心北移显著;中部粮食生产重要性凸显;东北和中部部分省份(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粮食生产能力逐渐加强,而东南沿海区部分省份(如浙江、广东)粮食生产能力逐渐缩减。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表明: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丰沛程度、财政支农力度、种粮经济效益比对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水平和成灾程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