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MBO)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企业并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我国的MBO过程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因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将保证我国MBO过程向着规范、公正、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收缩,MBO作为一种制度的创新安排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自MBO在我国实行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异议,其中尤以具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MBO为甚。本文首先归纳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实施的动因.其次深入分析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最后提出我国发展管理层收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MBO即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具体讲就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创新,MBO运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值得在中国推荐的企业并购新思路,但在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对MBO存在着种种制约.本文通过对MBO中西方对比分析,阐述我国企业开展MBO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收购主体通常只能提供10%~20%左右的自有资金,其余要靠外部资金解决.在国外,管理层通常会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来获得收购资金,并且在提供金融支持的合作下进行.而我国由于金融体制的限制,融资渠道不足,再加上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管理层收购融资来源的合法性问题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MBO时大多采用管理者自筹资金或私募投资为主体的方式,收购的支付工具多为现金.因此,如何规范企业MBO的融资行为、拓宽MBO的融资渠道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西方一种成熟的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MBO)对于明晰企业产权、激励管理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遭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2005年4月14日《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出台促使MBO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施春来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134
现代企业导入作为激励机制形式的管理层持股(MBO),是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解决不同利益目标函数和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企业产权改革的制度创新的产物,MBO在我国具有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具有的表征,因此在构建企业机制层面的意义远大于手段含义,目前急切需要在MBO实施机制上完善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收购(MBO)是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的引导,在实际运作中有些国有企业的MBO偏离了改革的初衷,有的甚至暗箱操作,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如何看待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剑走偏锋之过。本期特稿栏目编发了过文俊《我国MBO的是非曲直及其规范发展》和沈克慧《关于管理层收购的深层次思索》的文章,两位作者从国外到国内,从理论到案例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伊利高管实行隐性管理层收购的过程、隐性MBO给公司价值带来的影响以及引发这次隐性MBO的原因.表明管理层利用隐性MBO转移公司股权和控制权,严重影响了公司价值,导致股东利益甚至国有资产的损失.而要有效防止隐性MBO的发生,则应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避免国有资产无谓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MBOManagement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利用自有资本及高负债融资来买断或控制本公司的股权,进而达到控制、重组公司并获得超常收益的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Lever-ageBuy-out,简称LBO)的范畴,与一般的LBO不同,MBO收购主体为管理层。1999年,四通公司的MBO拉开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序幕,让许多有志于创业,但受制于所有制禁令、产权不清的企业家切实看到了希望,此后,又有许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继进行了MBO,如恒源祥、粤美的、深圳方大、宇通客车等,而且MBO之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今年3月12日,财政部对MBO…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伊利高管实行隐性管理层收购的过程、隐性MBO给公司价值带来的影响以及引发这次隐性MBO的原因.表明管理层利用隐性MBO转移公司股权和控制权,严重影响了公司价值,导致股东利益甚至国有资产的损失.而要有效防止隐性MBO的发生,则应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从而避免国有资产无谓的流失.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中国企业产权革命的一种新型方式,理论上有助于企业明晰产权、理清产权关系,并可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但依据中国现阶段MBO的发展状况来看,融资间题是MBO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融资渠道的不畅导致管理层间接收购目标公司,使其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且控制权超过所有权,最终是管理层成为控制性股东,对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危害小股东利益,甚至出现管理层盘踞和内部人控制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对管理屑的约束与监督难度。要改变目前MBO融资状况,主要应加快中国的金融制度改革步伐,并借鉴国外MBO的经验,不断创新MBO融资工具,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为MBO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有企业在经历了简政放权到现代企业制度各阶段的改革以后,始终无法回避的就是产权问题。在国有股减持风波之后,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管理层收购(MBO)走入了中国改革家们的视线。究竟在国有企业"国退民进"的过程中,中国式的MBO该如何走,能走多远?本文试从MBO具体的操作实务来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实行MBO的现实可操作性,并结合四川剑南春集团MBO的实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MBO定价偏低的弊病,展望MBO在中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一、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作用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已经成为改革背景下的一个亮点,它顺应了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是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审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剖析管理层收购 (MBO)在我国的现状 ,揭示出我国MBO操作中的不透明环节和易出现的“暗箱”操作 ,提出了审计的必要性 ,并由此展开了对MBO审计的初探。其中主要包括MBO前的收购主体合法性审计、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定价审计、信息披露审计以及MBO后的会计报表审计、公司治理机制审计等。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在传统并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并购方式.在我国,从1998年大众交通和大众科创公司被管理层收购以来,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非上市公司中,则历史更长一些,我国绝大部分非上市的国有中小企业都是通过管理层收购完成产权改革的.对于MBO,理论界一直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其中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其是否对公司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管理层收购后能否为公司股东带来更多的利益.管理层收购是否能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利益,是评价管理层收购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衡量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它一直受到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研究管理层收购对于推动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的历史贡献是一个相当敏感的影响因素,凡MBO收购价格在每股净资产之下,都考虑管理层的历史贡献.从理论上讲,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劳动都属于科学劳动的范畴,管理者也是劳动力.管理者的劳动,创造出多倍于简单体力劳动的价值.他们的劳动和贡献应该得到承认,并获得报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改革的初期,优秀企业家确实起到非凡的作用,在企业资产形成过程中,做出很大的贡献.承认他们的贡献,就是对企业管理层高付出、低报酬的一种补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MBO)刚刚起步,但已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解决企业产权问题。理论界对我国企业如何发展MBO存在很大争议。一方面,本文对相关的争论进行了理论综述,认为明确中国MBO的实施目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对MBO有一个科学理解;另一方面,本文对MBO的定价原则、融资问题、实施效果和实施环境进行了理性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MBO即“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MBO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国外企业广泛采用: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效益不佳,六七万亿国有资产待改造,其中三分之一属于竞争性领域:据此,理论界、实业界和政府管理层都纷纷提出通过管理层收购把国有资本所持股权出售,使国家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以此作为国有产权退出和企业改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收购(MBO)及其我国的实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中,管理层收购(MBO)狂热一时。20世纪末期,MBO在我国也悄然出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三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剖析,探究其发生的内在机理,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MBO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s”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自有或借贷资本收购其所服务企业的股权,使管理层从单纯的企业管理者转变为企业的股东。 在我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聚焦于所有权缺位问题。很多人认为,“产权虚位”是制约国企改革的瓶颈。在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员工持股等措施仍不足以解决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时,有人就瞄上了MBO,认为它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