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群体分化,农民群体分化进而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推动农民市民化,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民市民化成本,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城镇居民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共同分担支持,真正体现城镇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关注农民,实现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达到城乡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
农村改革以来,农村让会结构开始分化,原来单一、僵固的结构正被复杂的,充满活力的结构所代替。社会分化表现在农民职业角色多元化、权力中心被分割、农民地理流动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差异扩大。伴随着社会分化,农村中出现了一些失调和失序现象。干群关系紧张,民事纠纷增加。城乡分割和社区经济的封闭阻碍了农村社会整合的实现。本文提出,在实现农村社会整合中,必须遵循分化的原则、冲突的原则和扩大交流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缓慢不仅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辽宁内需扩大和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调整好城乡关系,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农民职业分化在表现出兼业化与流动性两大特点的同时,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也出现了变化。本文以在河北省11地市调查得到的1518份有效样本的数据为基础,从农民分化程度与分化的城乡区域差异两个视角,通过建立多元排序选择模型和Probit模型,分别对影响农民职业分化程度及分化区域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民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区因素对其职业分化程度与城乡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农民职业分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4~2014年黑龙江省城乡统计数据,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城乡消费差异较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消费环境不佳、农村社会发展不足。建议建立农民增收机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加快农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纪初农民分化的实证追踪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中国农民已成为变化最大的社会群体,同质性农民的分化日益明显,这既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农民分化的态度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向。本文旨在通过对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山东省农民分化的实证追踪研究,把握农民分化的真实情况,估量农民分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推出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快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深化社会分工;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扩展了农村劳动力的选择集,促进人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迁,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群体分化促进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的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这一协调演化的动态均衡过程中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地征用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农民收入增收、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改革的方向是,在土地转让中保障农民的利益,给农民合理的补偿,并使这种补偿能够支持失地农民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乡协调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城乡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本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巩固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维护了农民合法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为下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就现阶段而言,就是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整合了城乡空间关系,加速了农村城镇化,并由此衍生出农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经典的城乡统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韦伯“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化理论为基础,以职业、收入、财富为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阶层分化进行了定量评估,并采用Ordered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经分化为三个群体,且呈现“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其中,个体的文化程度、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家庭拥有的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是影响农民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因而,政府应提供更加均等化的教育资源,优化制度环境,打通农民阶层流动的渠道,以提高我国社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乡村旅游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城镇和农村在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阐述农村功能性公共体系的含义及其建设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农村功能性公共体系的建设对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功能性公共体系建设,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强其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运用Logistic模型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民分化与土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对土地的流出意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意愿也对农民的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存在正向的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分化的影响更为显著;职业分化和经济分化之间也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据此,提出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行城乡就业一体化,对于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实现充分就业和农民增收以及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过程中,遇到不少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并把它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可以说 ,这是在中国农村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文指出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大格局中 ,协调发展农村是重点 ;在农村内部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是重点。城乡统筹是前提 ,是根本 ,是关键 ;但实现了城乡统筹 ,如果农村内部的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城乡统筹是宏观大政 ,着力点主要在县以上 ;统筹农村内部是城乡统筹的重要落脚点 ,着力点主要在县及县以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