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从民俗文化旅游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旅游开发的问题,认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应该从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入手,同时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通过旅游扶贫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去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多彩的多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开发民俗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三峡库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该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库区多元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不断提升其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必将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从经济型向文化型的转变,随着旅游者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其对旅游文化内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促进了民俗文化旅游的飞速发展。以南京六合区"茉莉花"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六合区"茉莉花"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六合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两种旅游开发模式。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实施人才战略、将民俗文化融于地方特色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4.
洛带客家传统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发掘客家传统文化资源,形成符合旅游市场需要的娱乐、购物、餐饮产品延伸链条,从而强化古镇客家文化特色、丰富古镇客家旅游品牌内涵、提升旅游消费质量。本文从洛带古镇的两个建筑符号"蜜蜂"、"兔子"出发,阐释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并指出与古镇旅游业结合后可以构筑的产品链。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本文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剖析了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应充分利用白鹿原民俗文化的资源特色,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资源的底蕴、民族性和分布剖析了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主要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要点面开发、加强旅游民俗文化资源的高层位与新模式开发、突出文化的民俗与地域特色和找出旅游民俗文化的固化和载体形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从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追求旅游文化底蕴也已形成主流。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迁移和居住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客家地区赋存丰富的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客家文化景观和客家民俗风情,为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因此开辟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文化继承与文化体验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5,(6):19-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物质生活的享受转移到了精神生活的享受,选择旅游来放松身心的人数越来越多,更在乎新颖、不同的感受,这给我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民俗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各国已经将其列为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但我国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状况不太乐观,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国家加大管理力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引导民俗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文化,充分开发和利用伊犁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促进伊犁河谷旅游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开发中应当做到遵循规律、尊重习惯、重视效益、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旅游产品、项目单一的问题,综合运用静态、动态、产品、主题附会和原生自然式开发模式,从民俗旅游规划、旅游经营和旅游开发大环境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伊犁河谷哈萨克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文菊 《商场现代化》2014,(24):102-103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中丰富大量的民俗文化成为贵州省开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本文针对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其次明确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对策制定,保证贵州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民俗风情旅游活动的开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的主要探索方向。在本次研究工作中,将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作为研究案例,针对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加以探究,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方向和深度开发的策略,力求能为各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文化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那么,在新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它们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考察与评价。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探讨了欠发达地区"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在新的时空条件下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当今的旅游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新宾县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满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宾县在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现实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构建新宾县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持反对态度。本文认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若得到合理开发,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延伸。在各地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大力开发民俗旅游的同时出现民俗同质化、庸俗化、商业化、虚伪化现象。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提出了在开发利用民俗文化时,提出了要从加强宣传,注意引导、谨慎规划,合理开发,健全制度,有章可循三条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树典  蔡华  姜冰  吴珂嘉  陈达 《商》2014,(26):80-8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大潮流。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资源。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有利于宁夏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本文在对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总结梳理后,通过分析其目前开发存在问题,提出了开发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如何更好开发地方民俗文化旅游,是关系到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这对促进一个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巨大。河南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河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将对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探讨河南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一些发展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赣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是红色旅游文化、历史旅游文化、山水旅游文化和客家民俗旅游文化。本文首先分析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文化的内涵,然后挖掘赣州旅游文化,提出赣州旅游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在打造"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城市品牌中,梅州大埔陶瓷行业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地域文化内涵,将陶瓷与文化旅游结合,开展客家文化中陶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及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做活本地特色产品并形成本地特色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