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近年来,诸多学者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解释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象。然而,作者通过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分组数据的研究发现,1996—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预防性储蓄占储蓄增量的比重仅为24.5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32%,并且,所有的收入分组都具有较低的预防性储蓄边际收入倾向,这说明预防性储蓄对于解释我国储蓄持续增长和消费疲软的现象十分乏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广西目前城乡差距的现状,在总结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基尼系数为切入点,使用差异面积法计算了广西14地市2010~2013年的基尼系数,揭示广西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程度较为严重,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全区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并使用统计软件就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各种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其差距不仅反映在基尼系数上,而且也体现在行业、文化程度等各个方面,这种差距状况从宏观上看,主要是由分配原则改革,国家政策、市场自发倾向、竞争起点不公平和社会保障面狭窄所致。当前应运用税收手段、法律手段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调节高收入,  相似文献   

4.
5.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及其扩大是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样也会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借助MoP.H的增长机制理论模型,利用1989—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内,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拉动了投资率提高、促进了总体的经济增长。最后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这种增长效应与公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FDI对制造业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FDI缩小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该作用在东部地区要大于中西部地区;FDI能提高制造业的相对工资,但这种作用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因此,FDI虽然缩小了制造业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但是客观上扩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制造业的工资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缩小制造业行业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柳江  赵兴花  程锐 《开发研究》2020,(6):105-113
数字经济所具有的包容性理论上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一点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得到证明,随后利用201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在城镇化水平程度较低阶段,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在经济发展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依然稳健。因此,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通过充分发展数字经济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2004~2012年度面板数据按其收入效应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了经济发展好、较好和差的三类,基本与国家东中西的分类一致。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区域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来从不同的侧面对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区域差异,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收入的影响在各个区域都是负向的,但是这种负向效应东部最强、中部西部依次减弱,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东西部是正向的,而在中部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分析工具,通过建立FDI与三产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的实证模型,动态的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有利的推动我国就业的"非农化",推动了产业升级,但是对第三产业影响力不足。本文最后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基尼系数在衡量我国收入公平问题存在的局限集中表现在基尼系数自身存在、衡量收入公平和我国收入差距特殊性三个方面。基于此,要结合对居民主观性评判起影响作用的因素和科学的理性统计数据两方面对我国收入公平问题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尼系数的等价算法:收入份额法,测算了中国和日本的省际医疗经费的基尼系数及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结果表明,我国人均医疗财政支出的省际差距较大,但差距呈逐步缩小之势。近十年来,我国地域间医疗经费支出的公平性有了较大改善,但相比较日本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根据日本的发展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体系,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协调统一,是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江求川 《南方经济》2017,36(5):66-82
文章利用 1989-2011 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 0.6 左右,农村内部为 0.7 左右,城市内部为 0.5 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分析2004-2006年间城乡预防保健服务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提出缩小城乡之间与城乡内部预防保健服务差异的政策建议。考虑样本选择性与医疗保险内生性问题,运用probit估计方法,发现城乡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差距呈缩小态势;同时,相较于农村内部,城市内部差异更趋于扩大。影响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因素中,除预防保健服务费用是否由医疗保险支付这一因素外,在农村主要是供给方因素,如农村的医疗资源供给水平,在城市主要是需求方因素,如个人收入。  相似文献   

15.
曹雅妮  王慧莹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39-245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发展趋势看,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规模的差异造成了地区收入的差异.研究选取2010—2018年31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建立面板数据,通过计量统计分析,研究作为解释变量的高等教育规模与被解释变量地区收入差距泰尔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和地区收入差异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张肃 《科技和产业》2016,(7):129-133
基于中国城乡居民2002-2013年信息消费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信息消费效应估计的面板协整模型。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运用FMOLS估计方法,对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表现为替代效应,而农村居信息消费表现为新增效应;随着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按照由西部、中部、东部的顺序,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新增效应逐渐下降,进而逐渐过渡到替代效应,但随着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城镇居民的替代效应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剔除三部门重合地理标志农产品后,基于2010—2018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地理标志农产品能够抑制本省域及邻近省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品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已经充分融入这一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给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将会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使这些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不仅对我国科普产业生产结构、投入结构和科普企业技术进步、组织管理、运作模式等产生效应,也对宏观层面的国家产生影响。由于其影响范围的广泛性,重点突出国际化效应的主要部分是必要的,所以本文将从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企业学习效应和制度效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