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单向领先于现货指数大约15分钟。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在股价指数振荡上行区间(股指期货合约IF0709的走势)和股价指数振荡下行区间(股指期货合约IF0809的走势)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在股价指数上行区间,股指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强于股指期货;在股价指数下行区间,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强于股指现货。这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不允许卖空的单边市场格局和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阶段的交易不活跃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相关分析法、ADF单位根检验法、VAR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白糖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发挥效率不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期指上市以来,东证期货研究认为:期指的价格发现功能初现端倪;同时,期指市场价差结构变化对于行情研发同样有较大指导意义,建议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多多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
8.
9.
研究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的价格引导关系的特征,分析股指现货、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对交割合约的价格引导关系。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利用交割日的1分钟高频数据对股指现货、主力合约和交割合约的价格引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交割合约与主力合约、股指现货之间多数情况下存在非协整关系,少数情况下存在协整关系,在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交割合约受到主力合约的引导强于受到股指现货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并通过利用近期小麦期货和现货价格数据,对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否有效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进行了相关性、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我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目前正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很快将在市场上真正推出,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风险管理问题也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股指期货的概念及市场功能,指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并由此提出了应对股指期货进行宏观风险管理、中观风险管理和微观风险管理,其中中观风险管理即交易所风险管理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抑制股市正反馈交易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存在的正反馈交易行为,加剧股市波动,必须加以有效治理。本文以正反馈模型为基础,对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全球10个代表性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股指期货能够有效抑制股市正反馈交易,这补充和完善了Antoniou et al.(2005)的工作。本文进而分析了股指期货发挥作用的五条渠道,并认为上市股指期货能够进一步完善内在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期棉价格与国内棉花现货价格这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测算了郑州商品交易所与纽约期货交易所在价格发现中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纽约期货市场在国际棉花定价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导致郑州棉花期货市场国际定价功能弱化的原因则是国内棉花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缺乏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时,其风险是时变的。本文分析了股指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并探讨了有效保障套期保值效果的动态监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金融创新的一座里程碑。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文章主要从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为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中国股市还存在较多制度性缺陷,股价波动频繁且暴跌风险较高。本文以2003年至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作为激发机制的货币政策以及作为外部生成机制的股票流动性对中国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与公司股票价格暴跌风险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即随着股票流动性的下降,公司股票价格暴跌风险显著上升;货币政策越宽松,股票价格暴跌的风险越大;而且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了股票流动性与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敏感性。区分市场势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为熊市时,股票流动性对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的放松越容易激化股票价格暴跌风险,且对股票流动性与股票价格暴跌风险的敏感性的放大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股票市场发展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调控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此问题的争论,然后论述我国货币政策为什么要对股票价格波动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9.
涨跌停机制的绩效:上海股市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券市场实施涨跌停机制的效果存在争议.本文以改进了的Kim和Rhee(1997)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上海股市的个股价格资料,从波动率溢出假设、延迟价格发现假设和交易干涉假设三个方面对上海股市涨跌停机制的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涨跌停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放宽价格限制幅度和采取不对称的涨跌停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讨论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股票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提高利率会使得通货膨胀和股票价格上升,但是与通货膨胀相比,股票价格受影响的程度和时间较短;②股票价格上升能够使通货膨胀小幅上升;③通货膨胀上升使得股票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