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木集团经股份制改造并实行法人股协议转让,通过产权重新组合,实现了国有股和非国有股的相互制衡、优势互补。特别是所引进的战略伙伴相对流通股股东而言,具有持股长期性、并对企业实际经营效益要求强烈的特点,能有效地对企业经营业绩、企业中长期发展进行监督规划,并形成对企业经营者行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使公司摆脱"内部人控制"行为的发生和行政的过多的干预,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份制企业,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喻凯  卢军 《中国集体经济》2012,(1X):130-131
文章从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基础不同的视角,以2007-2010年A股数据为样本,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其程度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表现更为显著。文章发现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方向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为我国上市公司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日显突出。如何定量评判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以企业经营绩效评估为研究对象,建立一个对企业经营多指标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的主成分线性加权数学模型,并对企业经营绩效按多个经营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与排序,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对企业经营业绩定量考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在当前阶段尤其值得关注。文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的独特场景,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首先,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底线估计大致相当于产业政策直接效应的40%左右,以往研究只关注直接效应而忽视溢出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产业政策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的实际效果。其次,文章提出并识别了知识溢出效应和财务溢出效应两个潜在影响路径,进一步发现知识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大,而财务溢出对下游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更大。再次,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供应商-下游企业地理距离较近、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以及地区制度质量较好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这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机制逻辑。最后,产业政策通过供应链溢出效应促进下游企业创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国家产业政策层面。文章从供应链溢出效应视角进一步丰富了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更全面地评估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创新激励效果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以来,证监会、国资委一直鼓励、支持国有大型企业整体上市。然而,整体上市企业的实际业绩是否真如大家所预想的那样会获得一个迅速、持续的提升?论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企业整体上市当年及前后各三年(共7年)的经营业绩综合得分,分析整体上市后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市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显著增加,但存在一定滞后性。且滞后期长短随行业变化,其中房地产业滞后期较长,而制造业相对较短,且短期业绩呈"V字形"变动。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更注重经营业绩的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区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探讨其持股对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研究表明:(1)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业绩改善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动机和能力帮助企业改善业绩;(2)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的作用不同,持股比例较高的基金、券商有望显著改善企业业绩,而持股比例低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对企业业绩改善没有显著影响;(3)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对企业长期业绩改善的作用逐步减弱。简而言之,目前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业绩改善已开始初步发挥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本文建议进一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化发展,提高其改善企业业绩的动机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传统的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标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融入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长期的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企业业绩评价的内涵分析,对现阶段企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阐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企业业绩评价非财务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期为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必须将提高经济效益和业绩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业绩评价进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主要基于全面预算,对企业业绩评价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业绩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控制业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合理保证企业合规经营、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但如何时企业的内控业绩进行有效评价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首先对内控业绩评价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次对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内控业绩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内控业绩评价方案,且对各个层面的指标也进行了一定的设计,最后指出评价工作存在的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评价,使企业能够认识到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指出,企业要想在综合业绩评价中获得不俗的成绩就应该考虑到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因素,做到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明确优势、认清不足,扬长避短,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经营风险分析的适度多角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经营风险包括经营业绩风险和经营能力风险。随着企业多角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风险下降而经营能力风险上升。因此,适度多角化应该是企业在两者之间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黄元东 《特区经济》2006,(3):217-218
本文研究了影响企业经营者薪酬决定的主要因素,对经营者薪酬与企业规模、企业业绩、经营者人力资本和产权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除经营业绩以外的其它几个指标都与薪酬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分析了产生这种实证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1家饮料制造业上市企业的业绩进行了科学的评估,找出了影响各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对各上市企业在赢利、营运、偿债、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所得结论为各家上市公司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崔进  樊帆  李焕麟 《魅力中国》2011,(20):65-65
从国内外对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探索的经验看,企业绩效与管理者业绩紧密联系。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兴衰和发展,70%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但受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发展规模、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现实中企业难以准确衡量管理者的业绩大小。本文从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现状,提出了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科学定位,绩效评价的作用机制,管理者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业绩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和管理者业绩评价的重要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境经营业绩导向的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环境经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有正相关、负相关、以及不相关或者相关性不确定的不一致的研究结论。同时在企业实践中,通过环境经营实现经营业绩增长的企业与没有实现增长的企业同时并存。本文认为环境经营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不确定不仅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且是企业内部差异性的结果。基于企业资源论,文章从企业差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内部能力的差异是决定环境经营能否促进环境经营业绩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根据现有研究,总结出全面质量管理能力、环境技术能力、经营资源的柔性、利益相关者的整合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汪献彬 《魅力中国》2009,(21):212-213
企业业绩评价是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设计特定的评价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从而真实地反映企业情况。一、企业业绩评价模式选择应考  相似文献   

17.
李丹 《辽宁经济》2007,(2):75-75
业绩评价是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对特定主体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判断的过程。一个好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而且能够预测和判断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一个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来说至关重  相似文献   

18.
一个普遍认识是,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文化,它有经济性,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功能的有效手段,于是,判断企业文化优劣的标准就应是经营业绩的高低。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重新认识文化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即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不存在单一的正相关关系;经营业绩不是衡量文化优劣的唯一要素;企业文化是目的与工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设定密不可分。在企业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企业绩效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如何。所谓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核的真正目的,就是改善工作业绩和提升员工能力,自下而上地达成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20.
许可  王瑛 《改革与战略》2014,(7):118-124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的调研数据,从企业层面研究了经济危机后中国的营商环境。调研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金融准入困难、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不高、非正规部门竞争以及税负高等。文章估计了上述问题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不高与企业业绩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困难均与中国企业的经营业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文章进而对各行业的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估,结果与全国层面分析一致。应重新评估中国营商环境,加强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环境,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