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农协模式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没有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就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就很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战略指导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要求,转换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树立基于交易视角和功能意义的农村金融发展观,紧扣“协调发展”主题.着力“机制与模式”构建,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与“三农”问题的不解情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农村金融理应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农村金融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点。没有金融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是无源之水,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大包括金融支持在内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更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钟伟 《浙商》2007,(6):20-20
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今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将踏上“破冰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是一项国家战略。其中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从农村金融机构的互补性入手,对农村金融机构之间如何加强合作、优缺互补、协调发展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个体三方理性博弈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由此体现出农村金融行为的一些特征,如金融市场中介缺位,资金大量流失,金融产品品种单一等。本文在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前提下,对农村信用社,资金回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主要的困扰来自于农村金融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和商业化运作要求实现可持续之间的矛盾,这当中也受到了各国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和外部政策的制约和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仍然十分严重,金融对”三农”排斥现象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仍然是困扰“三农”发展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意 《致富时代》2010,(1):35-35
农村金融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基本形成体系”,但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资金供需矛盾和农民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突出,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继而就农村金融的供给方面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周立 《财贸经济》2007,(2):56-63
融资困境是影响农村实现效率和公平目标的最大金融瓶颈,需要一个合适的农村金融体系去解除这一瓶颈。但为何已有成熟的城市工商金融体系,不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农村地区,而需要一个单独的农村金融安排呢?笔者认为,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四大基本问题: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为主。四大问题的存在,使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出现“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需要政府介入。但政府介入后,又往往以正式金融制度取代非正式金融制度,进一步恶化农村融资环境,又带来了“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若不改变涉农基本制度,缓解两大“失灵”的关键,在于放弃单纯依赖正式金融部门的幻想,构建并运行正式和非正式金融两部门垂直合作型农村金融体系。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融资难题。则需跳出金融去看农村金融问题,突破市场逻辑,改善基本涉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责任,为我国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农村金融发展缓慢,金融市场单一,融资担保困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本文借鉴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金融改革的成功经验,认为河南权村金融改革应坚持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金融机构的改革,以及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认为我国目前产生金融抑制的成因有四点: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安排导致金融供给不足、农村金融“二元性结构”产生扭曲、农村金融体系的畸形发展和利率不能正常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问题是维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农业资源紧缺、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迎来新一轮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及农村金融的改革。因此,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必须首先使农民真正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心理,而农村金融的创新可以有助于农民将“死资产”变为“活现金”,从而有助于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改变农民的收入状况。该文拟通过农村金融对土地流转的关系分析,指出农村金融对土地流转服务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改进金融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然芬 《商业科技》2009,(19):204-205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金融健康、有序、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是捉村金融企业公平、高效发展的机制保证,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发展农村金融、建设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意义非凡。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制度是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民间金融和谐发展,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它包括5个方面的内涵:充足的金融供给、优化的金融生态、有序竞争的金融企业、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也正应该是从这5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村地区“融资难”现象依然存在。为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台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的优惠措施,大力创新农村贷款担保及保险业务,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信用模式,发挥地方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吉绯 《三联竞争力》2007,67(10):64-65
农民比以前富了,但还是缺钱。农村信贷难,是当前中国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遭遇到的“瓶颈”问题。胡锦涛8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作为金融工作的重点,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庄超  周健 《商》2014,(4):127-12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而该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成败,进而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本文结合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明显滞后,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除。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分析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探寻解除农村金融抑制的突破口,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义玲 《消费导刊》2014,(11):72-7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概念,2008年以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致力于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知识教育与培训,即“金惠工程”。“金惠工程”的理念与当前众多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广泛地开展国民金融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普惠金融是一致的。文章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需农村金融教育先行的观点,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实施情况及效果,并对我国农村金融教育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实施步骤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设想。其中,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涉及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金融生态建设、金融产品以及金融制度四个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措施主要围绕农村金融机构职能、农业保险机制、金融生态建设以及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徐国梁 《商》2014,(11):181-181
农村金融稳定是新时期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湖南农村金融不稳定的因素,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规模对农村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能引起农村金融稳定性的增加,促进农村金融的稳定发展,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