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及城镇密集区,已经由单一城市为核心演化为多城市集群的空间格局.《2035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品质快速轨道交通网.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多层次、多制式、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成为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在城市化交通系统中的地位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快速、准时、安全、污染少、运量大、占地少、费用低等特点,对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带动城市综合发展、促进城市群的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群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将不是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要形成一个整体,以城市群为单位的竞争。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群,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超级城市群。城市群的本质是城市间密切的文化、经济联系,城市群最基础的框架是城市间的交通运输联系。城市群交通是介于城市交通、大区域交通之间的一个交通体系。城市交通以通勤等短途出行为主;大区域交通以中长途旅行等为主。过去我国在交通运输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多注重城市交通与大区域交通,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成效显著,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探索、揭示城市群交通的发展规律,提出实现中国城镇化、城市群健康发展的交通战略与政策建议,本文对标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从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体制机制4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律,提出了多规合一、区域差异化发展、绿色交通为导向、创新智慧引领、协调联动机制、交通土地利用等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群的形成,发展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群交通问题的首选.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建设的意义是强化城市群交通运输网络整合,强化城市群空间地域结构整合,以及推动产业布局空间重组和产业集聚.根据中原城市群交通结构的特点,提出该地区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是指公路客运交通与城市公交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衔接有序、资源共享、有利发展的一种交通模式.城乡交通一体化包含道路建设、站场建设、线路规划、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但是,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计划经济运作方式及交通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有着诸多矛盾,成为转型期城市交通一体化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大、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而交通一体化规划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作用的发挥。结合深圳市的情况,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交通一体化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京津冀城市圈内部轨道交通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满足京津冀城市群内旅客运输需求,充分发挥城市群的整体效应,根据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客流出行特征,在分析轨道交通的服务功能和范围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城市群的轨道交通圈层进行划分,以完善城市群内部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成。从市域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之间,以及市域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衔接关系,探讨便捷换乘的方式,实现京津冀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为京津冀轨道交通发展和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形成的,代表区域特征的城市群着手,阐述我国区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指出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据以探讨“十一五”我国区域城市群交通发展方向、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一、城市交通拥挤研究随着城市化及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出行的频率增大、运输方式增多,对交通空间的多样化要求也随之增大。然而,城市发展的规模受限,使交通拥挤现象逐渐凸显。城市交通拥挤阻碍了城市经济及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是指公路客运交通与城市公交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衔接有序、资源共享、有利发展的一种交通模式。城乡交通一体化包含道路建设、站场建设、线路规划、管理制度和经营模式等多方面。但是,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计划经济运作方式及交通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运输发展的要求有着诸多矛盾,成为转型期城市交通一体化构建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走深走实的重大举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也被国家列为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的四大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区域发展,交通先行。打破两地交通发展瓶颈,探索两地交通发展新模式,是四川、重庆两地交通部门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本刊根据2020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都论坛上有关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一体化的话题探讨,组织本期专题,一窥成渝双城交通发展之道,为其他区域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城市群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的带动与辐射作用。然而,目前中国城市群发展一体化程度较低,纵深不够,支撑其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为我国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与更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现状,总结归纳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特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主要形态,着重分析综合运输通道的规划项目,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要运输通道、都市圈内综合交通网络和城市群主要综合交通枢纽的初步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综合交通方式融合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源于城市交通发展过快,相关配套建设未能跟上,从而形成交通拥堵、道路资源面临严重不足及信息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作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将在提高道路利用率和交通方式衔接上发挥重要作用.所谓综合交通方式融合,实质上是综合交通的一体化,是指通过对交通系统的技术、管理、政策、信息以及配套设施等各方面的整合,促进交通系统内部各方式之间的共享与整合,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形成一个高效、可靠、协调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已成为国内、国际竞争的载体和主要单元,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支撑作用至关重要.探讨优先发展城市群交通运输业,协调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各种交通方式为城市群发展起支撑作用.以成渝城市群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支撑作用为例,说明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后,产生了"一小时交通圈"的概念。"一小时交通圈"加速了交通城市群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城市群将会对交通带来什么影响,尤其是城市群的发展将会对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的综合一体化带来什么影响?现在,智能交通提供了共享交通、信息化交通,但是,都是人在适应交通系统,究竟能不能实现让交通系统适应人?这就是交通社会的智能性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欧洲国家交通总体状况良好,城市人口与建筑密度低,道路面积率高,交通结构合理,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因而城市道路交通畅达,较少出现交通拥堵.这些国家的城市公交管理理念可以为我国思考和破解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借鉴. 一、芬兰、德国、荷兰等城市公共交通基本概况 作为世界上城市交通的发达地区,欧洲北部的芬兰.中部的德国以及西部的荷兰尤其具有代表性.赫尔辛基、慕尼黑、法兰克福、不莱梅哈芬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都确立了以城市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政策,同时采取各种优惠和便民措施吸引市民乘坐,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强化城市交通功能.各大城市都建立了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车辆既可在地下行驶,也可在地面和高架上行驶.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国情与国外经验,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律,论述国家铁路在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国家铁路应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积极参与城市铁路与城市及市郊一体化开发。  相似文献   

20.
正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交通运输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即将迎来构建大交通、发展综合交通的黄金时期。这一年全国各地建成或将建成多个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蓝图正在徐徐铺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正有序进行,西北"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正稳步推进,北部湾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正紧锣密鼓开展……大交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交通行业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还与其他行业擦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