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县域资金外流与信贷萎缩两个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贫血”现象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 作者认为当前欠发达县域经济“贫血”日趋严重的状况,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相互离散的结果。要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贫血”的现状,需要从建设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引导外流资金回流,促进县域信贷投放。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资金外流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笔者以黑龙江省66个县(含呼兰和阿城)为样本,从金融视角对县域资金外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阐述了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途径和规模,分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及其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从如何抑制县域资金外流、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县域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起,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发出了缓解农村资金外流及引导农村资金回流的政策信号。但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对资金缺乏吸引力,县域资金外流日渐加剧。本文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山州为例,分析县域资金外流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金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配置方向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资金趋利性的市场化配置,就必然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会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资会趋利性的理性流向产生的资金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则不利于缩小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Ⅸ问的经济差距,也不利于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意图及资金扶持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县域金融市场资金外流,必然导敏金融资源的流失进而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笔者就如何解决县域金融市场资金外流问题,以永吉县为例进行实证研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信贷资金的跟进。调查显示,部分县域信贷资金外流多与供给不足并存,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大与回流难并存,做好县域信贷资金回流与增加企业主体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由于县域金融组织发展失衡、县域资金外流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使资金问题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此情况下,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改革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发挥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县域资金外流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原来造成县域资金外流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以异地放贷方式,加入了县域资金外流大军行列,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支持,由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信用环境差、资产质量低和资金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县域金融出现了机构撤并、资金外流、服务功能缺失、资金有效供应不足等突出问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弱化,尤其对农业和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认真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金融服务滞后的矛盾,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中,资金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中资金外流是县域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县域经济越贫困,资金外流现象越严重、如何减缓县域资金外流,使县域经济走出"贫困--资金外流--贫困"这一恶性循环,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山东省某县近几年对资金外流的矫正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具有城乡兼容的特点,是连结大中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推动城镇化,缩小区域间和城乡间发展的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县城金融机构数量多,服务品种单一;县域金融机构包袱沉重,近年来未见改观;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步增加,真正来自“三农”的存款比重不高;县域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缓慢,主要贷款投向是“三农”和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基层网点的撤并,给当地居民和企业存取款、资金结算带来一些不便;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因其自身条件所限,结算手段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弱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建立县域经济立法是非常必要的。解决县域经济信贷需求与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矛盾的措施:一是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使用;三是大力完善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和体制,增加对县域经济的合理投放;四是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县域资金外流,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原来造成县域资金外流的主体是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以异地放贷方式,加入了县域资金外流大军行列,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中,资金紧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其中资金外流是县域资金紧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县域经济越贫困,资金外流现象越严重、如何减缓县域资金外流,使县域经济走出“贫困——资金外流——贫困”这一恶性循环,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为此,笔就山东省某县近几年对资金外流的矫正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13日起,穆棱市邮政储汇正式办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35笔存单小额质押贷款,金额共计57.8万元.此项业务的开展使邮储资金有了回流渠道,缓减了农村资金外流的压力,直接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从长远来看,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存在一些问题,易引发金融风险,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存贷差逐渐加大,存贷比逐步降低,县域资金外流严重的现象已引起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存差数量巨大,增长过快充分说明县域资金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金融业大量的资金没有很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暴露了地方金融环境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因此如何降低存差,充分利用有限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村资金外流趋势减缓 近年来,农村资金外流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资金外流渠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收缩网点,上收贷款权,农村资金回流城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及县以下机构也是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二是邮政储蓄未改制以前,其转存人民银行利率过高,使大量农村资金外流;三是许多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存放同业和贷款给城市客户。也使资金流向城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更好地支持地区"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银监会批准社会资本设立村镇银行.但当前县域资金通过村镇银行存放同业操作输送到县域外或其他省份,大量可贷资金脱离县域实体经济,使原本就"失血"的县域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县域银行的资金外流问题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擎肘.通过对榆树市融兴村镇银行的深入调查,调研组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本文试通过对县域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县域金融机构资金营运状况,剖析影响县域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不利因素,指导金融机构合理调配营运资金,拓宽贷款营销渠道,有效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经济建设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是资金投入。当前农村资金的持续外流已造成农村资金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势必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此本文通过对江西农村资金外流的现状入手,在深入分析了农村资金外流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建设构想及思路,以增加农业资本投入总量,增强农村资金的洼地效应,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农信社改制视作一个准自然实验,利用渐进性DID方法探讨了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信社改制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但先改为农合行再改为农商行的改革路径和县域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竞争会弱化这一促进作用。异质效应分析发现,市场潜能和非农产业比重越高,农信社改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虽然农信社改制没有显著加剧县域资金外流,但资金外流会弱化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农信社改制对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第一产业,但改制后,农信社加强了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本文为深化农信社改革、平衡激励机制和社会责任、完善县域要素市场、建立合作机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逐步成长、趋于完善,形成了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格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外流的现象,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分析我国农村存贷款现状和我国农村资金外流的金融渠道,针对性地提出遏止资金外流、引导回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