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的第二季度供求状况信息表明,在统计的81个城市中求人倍率约为0.74,即约4个求职者竞逐3个岗位.而就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工人尤其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2.
季琦 《浙江经济》2011,(14):4-4
如果说,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引擎主要靠制造业,未来三十年,“中国服务”将会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未来创业、投资、造富的机会,大多会是在服务业。当13亿中一半左右的中国人收入逐步提高的时候,衣、食、住、行、娱将会是未来中国服务业的主要构成。在先进服务业,中国企业可以借助本土市场规模的优势,获取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集中投资到这些领域。在与国际同行竞争中,我们可以利用对于本土消费者的理解,来抵御国际竞争者在品牌、资金等方面的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为主导方向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作为制造大国,中国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关键是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材料的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贺军 《西部论丛》2010,(9):80-80
金融危机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再加上中国政府强力推动的结构调整,意味着过去以廉价为竞争力的“中国制造”面临着阶段性的转变。正如我们过去所分析,“中国制造”正面临划时代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回首2007年的中国产业发展状况,制造业最是令人唏嘘不已。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就连12月6日启动的2007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也正试图以“谁是中国制造的脊梁”——这一较之以往七届更为鲜明的主题——来追寻过去一年的经济领袖。  相似文献   

6.
回顾三十余年来的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制造”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长城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加工业中心 我国改革开放后兴办的众多“三资企业”,相当一部分就是制造加工企业,而在不断增加的出口创汇中,制造加工业一直占大头,所占比重还将不断上升。目前,发达国家企业大量转向新经济产  相似文献   

8.
南非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一场场足球盛宴成为球迷们的狂欢节日,但中国足球却已然沦为无聊的旁观者。韩国和日本球队相继亮相世界杯,并取得了开门胜利。  相似文献   

9.
张耀庆 《上海经济》2007,(10):45-48
2007年8月,或许让中国制造业界的所有人无法轻易忘掉。原先数十年平稳安然的程序化生产,突然之间,被认为是酿成欧美消费品不安全的因素,使所有的中国制造业者莫知所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可以通过贴牌生产交易加入超级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价值链体系,在其中寻求攀登附加值更高的环节,达到在国际分工中实现自身位次和绝对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广告片是我国首次从国家的角度对"中国制造"整体品牌的塑造与推广,该广告片一经播放,对于广告制造方、广告费用、广告播放等各种不同的声音充斥其中。应从正面肯定"中国制造"广告片的积极意义与中国国家营销所迈出的崭新一步,并从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明"中国制造"广告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生产性服务业,这一许多人还很陌生的词汇并非新鲜事物,它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从宏观、百姓、企业三个视角进行解析,能够充分看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中国经济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服务型制造业为导向驱动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由单纯生产制造商加速向制造服务商转变,使装备制造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话题。如今,10年已过,这个问题有了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多伦多太阳报》11月13日】从1975年来,我就无数次访问北京,我已经看到了未来,它仍然说“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5.
孟虹 《中国报道》2013,(3):68-69
当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时,或许是时候反观、思考和借鉴早已步入后现代化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德国的发展模式了。从德国制造业的发展之路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会“在创新中求发展”是其成功的精髓所在,而创新不仅仅指技术,也涉及体制与理念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以其物美价廉的优点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但近段时间以采,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及其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国制造”危机的建议和对策。寻求继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制造业的第一大国,自201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首次超过日本以来(超过14%),“中国制造”就成了全球最家喻户晓的名字.小至日用商品,大至交通工具,无处不见“Make in China”的烙印.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变化下的“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书 《特区经济》2009,(5):281-282
进入新世纪,"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方面危机不断,软实力缺陷明显。本文在对软实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软实力差距的本质和表现,认为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应该从宣传教育、地方政府激励、法制建设、消费者保护以及舆论监督等几方面入手去改变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3月起,中国产品的安全问题就一直是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而且人们的注意力有可能进入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对中国产品供应链的负面追踪报导已有6个月之久,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态度发生转变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特别是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不仅加剧了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形势,而且还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近期公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提出,要通过实施“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力促“中国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