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常用的“地王”一词,从未明确统一其内涵和判断标准。“地王”在渲染市场气氛、提高视觉冲击力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的同时,却因其多重标准致使伪“地王”频现,导致市场信号失真,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预期。在此,  相似文献   

2.
近期,各地的土地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地王身影再现广州,上海招拍挂市场圳出现了调控以来罕见的“超高溢价”。  相似文献   

3.
《东南置业》2009,(7):34-35
2007年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的“地王”,由于2008年楼市低迷而暗淡,土地大多成了开发商的“烫手山芋”。昔日地王如今大多风光不再,命运不济。  相似文献   

4.
最近,关于地王的报道和争议不绝于耳:在大城市中,"上海地王""广州地王""天津地王"等频频出现,连二线城市的地价也比从前飙升数倍……"疯了疯了,钱多得都疯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描述。地价飙升,被人们戏称为"面粉贵于面包"。在宏观经济增长下,在地方利益驱动下,在开发商实力增强形势下,在外国资金投资房地产享受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稳定而强烈之动力下,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面对区域地块环境改善,我们不难理解地王产生的原因了。地王产生似乎成为一种必然。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不少业内人认为,2007年新一轮"地王"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只是开始!然而,让人们关心的是诸多地王带来的危机。人们无法漠视当下地价疯涨与房价高企相互勾连交织的图景。一边放任面粉飞涨,一边想要馒头跌价,是否南辕北辙?地王出现,地荒也同时产生了吗?目前地价已经严重透支三年房价了?"股地拉扯"的风险循环和垄断的危机更使得地王的危机变为社会问题。于是,天价地王可能会成为"集束炸弹"就不时被提起,甚至有业内人把地王的频频出现,视为"魔鬼"。地王频现震动国土部门,各地紧急行动。9月12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10月9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发布39号令。与中央部委调控同步,上海、广州、青岛开始加大土地供应……政策之下,地王能否终结?对此,业内人认为,一切还要看政策的实际执行如何。"魔鬼"可否变为天使?记得有句话:"魔鬼"和"天使",只在一念之间。仔细想来,此话并不假。地王的危机是可以消除的,关键看房地产企业与政府的配合,关键看地王的开发者是否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刊记者潇琦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飞涨的房价,出现了惊人的争当“地王”现象:你方唱罢,我即登场,吆喝声,槌击声,槌槌敲出“新地王”。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更表现得异常积极活跃。据不完全统计,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80%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争当“地王”的现象。各地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也不甘示弱。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尤其去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房价的飞涨,“地王”频现,你方唱罢,我即登场,槌槌敲出“新地王”。有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更表现得异常积极、活跃。据不完全统计,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80%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争当地王的现象。各地以国资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也不甘示弱。去年9月10日,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拍得上海的长风地块。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全国土地市场突然从“复苏”变为“疯狂”,“地王”销声匿迹一年多之后,应景而动,在各地纷纷露脸,频频刷新记录。据统计,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全国已经出现十几个“地王”。而楼市也由小阳春转入盛夏,在成交量一再下滑的情况下,房价节节攀升,呈现出一派浮躁景象。  相似文献   

8.
反思“地王”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九”开局。在媒体的众声喧哗声中,沉寂一时的“地王”似又开始重出江湖。  相似文献   

9.
最近,李嘉诚与国内频繁涌现的“地王”来了场隔空叫板。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地王”纷纷破土而出的时候,李嘉诚却悄悄抛售了其在上海、广州的410亿港币的物业。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位于上海苏州河北岸的苏河湾项目首次开盘,销售均价为5.6万元/平方米。与“地王”的显赫身份及高昂的楼面地价相比,其售价并不高。而这种低价入市也已成为当下不少“地王”项目的上市策略。  相似文献   

11.
8月8日,万科在香港举行了2012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不出意料,万科在营业收入、净利润、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等各项主要指标方面的表现依然稳健。由于近期“地王”再度频现各地土地市场,万科老调重弹地强调了其不拿“地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林文  于爱清 《东南置业》2007,(10):40-41
9月11日的土地拍卖会,房市再现两大“地王”。这对于福州来说,又是一场历史性的土地“争夺性的交战”,在这一天内诞生的两幅“新地王”。刷新了福州土地拍卖史上几项纪录。有业内人士就将这—场拍卖会戏称为地产界“强龙混战地头蛇”的冠军赛。而有的业界人士则称:它使福州地王呼风唤雨“疯”动,房价为此继续攀升,房市庞大的躯体反应似乎已近麻木。事实是否如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王苹 《东南置业》2009,(7):36-36
每一个“地王”的出现,对购房者心理底线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有的“地王”楼面价远远高出周围房价,形成了所谓“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这加大了人们对未来房价可能大幅度上涨的预期,蜂拥入市的购房者为房价的进一步上涨推波助澜。这种状态倘若持续下去,不仅恶化住房这一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地王”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王”的产生既有土地供应、需求等基本层面的因素,也有分税制、招拍挂、土地国有等制度层面的因素,同时又受到国际国内经济运行大环境的影响.“地王”不仅会直接推高房价,还会提高房价上涨预期,形成地价房价相互抬高的恶性循环.“地王”增加了经济运行风险,不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抑制“地王”产生,要坚决遏制投资投机性住房...  相似文献   

15.
严控“地王” 临近年末,各地“地王”频出。据某机构的统计数据,11月27日到12月7日之间的11天里,有7个城市的“地王”纪录被刷新。面对年底越来越火爆的土地市场,12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房地产用地供应,抑制异常地价”有关工作情况的新闻通气会。会议提出了诸多措施要求,其核心议题就是要严控“...  相似文献   

16.
这一掷千金的国企们.冲进“地王”主力阵营后.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相似文献   

17.
“地王”收回 节前,北京大龙地产“地王”项目被收回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的大致过程如下: 2009年11月20日,北京市大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拍卖方式以50.5亿元竞得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住宅用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创下北京市公开出让土地以来的新高,成为北京土地市场总价和楼板价的“双料地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11日,对于这一天,福州地产界人士无不印象深刻。当日,万科以27.2亿元的价格拍得福州五四北的“地王”地块,楼面地价7096元/平方米。同样在这一天,福州本土某房地产公司拍得的白马路原福州玻璃厂、保温瓶厂地块,以总价9.04亿元、每亩单价近2000万元的高价,成为拍卖会上第二幅“地王”,其楼面地价高达9953元/平方米,直逼在建楼盘的售价;而两年前,该区域的土地拍卖价格仅为每亩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下旬以来,继通州九棵树、朝阳奥运村乡等多块“地王”诞生后,北京土地市场的热度不减。6月30日,中化集团下属的方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40.6亿元的天价拍得北京广渠路15号地,这个价格比拍卖起价21.12亿元几乎高出了整整一倍,连两大老牌开发商SOHO中国和保利地产都不得不败下阵来。7月6日下午,在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竞价大厅,又诞生了新的大兴“地王”,与前几次竞拍一样,这次的“地王”仍然为国企。  相似文献   

20.
地王频现的内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过日益升温的地王争夺大战,本文指出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催生地王频现的几大主体价值取向,得出地王频现的内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指出,要防止这种局面的失控,必须切断地王产生链条,以调控地价理性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