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人口突破10亿的南亚大国印度在进入21世纪之前取得了两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 :一是印度依靠自已的科技力量解决了电脑千年问题而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 ;二是印度能在外界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核试验 ,显示其航天技术和电脑软件业已达相当水平。目前印度在太空有9颗卫星在运行 ,还准备在2001年或2002年用自制的低温多节火箭再发射一颗卫星 ,这种低温多节火箭计划在2000年上半年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印度官方资料显示 ,印度早在1962年就在能源局设立了太空研究委员会开始进行航天研究 ,同年在杜巴市设立了一…  相似文献   

2.
载人航天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发表了火箭运动方程,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发射成功,从此,航天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主要沿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航天技术是人类开展空间活动,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它使人类活动范围从地面扩展到太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空间技术不断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空间应用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空间科学的发展则带给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以崭新的视角。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它已  相似文献   

4.
自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航天技术在世界范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截至2001年6月底,世界各国和组织共发射航天器5400多个,其中90%是各类人造卫星,各类人造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造卫星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最主要的工具,航天技术主要通过卫星应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和国防实力,因此,世界各国竞相研制和应用各类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5.
太空经济, 就是在太空中形成的经济形态. 是指依靠航天技术, 在太空活动中所创造的产品、 服务和市场以及形成的相关产业. 太空经济主要包括空间技术与产品、 空间应用、 空间科学三大部分所形成的产业, 还包括由于进入太空、 探索太空、 获取太空资源等而衍生的技术、 产业和经济效益. 太空经济时代是人类基于信息社会向太空探索、 拓展、 开发的一个新的征程, 呈现出基础性、 强关联性、 高促进性和高增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20世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一笔遗产是载人航天技术。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建造的经过长期太空运行考验过的唯一的空间站。随着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结束和平号空间站工作"的一声令下,和平号将于今年2月至3月间坠入太平洋水域,寿终正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眸和平号空间站的曲折历程,对人类21世纪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将不  相似文献   

7.
宗河 《当代陕西》2003,(3):44-45
2002年12月30日午夜,我国在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地将"神州"四号飞船推入预定轨道.飞船在太空遨游6天零48分钟,取得了诸多重要实验成果后又成功着陆.据航天界权威人士称,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可靠性和安全性完全达到了载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孙龙 《魅力中国》2011,(18):52-52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能源危机、人口膨胀、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所以人们在寻找着各种方法来适应和改变自然,而航天技术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机会和手段,所以各国都在加快航天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航天育种技术的特点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或其他可回收型空间飞行器,将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带到200-400千米的太空中,经过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因素)对种子和微生物进行处理,使作物种子产生有益的变异,返回后经地面选育、试种,培育出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方法。航天育种有如下特点:(1)太空特殊的环境(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能诱发作物种子产生遗传变异。而且变异幅度大,多数变异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空间”这一人类活动的新领域,人们不仅摆脱了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冲破了大气层的阻拦、翱翔于广阔的太空之间、徘徊于宁静的月宫之中,而且更为重要的和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充分利用了它给人们带来的崭新的环境和无尽的资源,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在航天技术的强力支持下,空间科学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观国际上航天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阮次山 《环球财经》2003,(11):96-96
日本对中国“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妒心、敌意太重,连句客套话都说不出口。印度同样也与中国进行太空竞争,但反应却大方多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天技术成就举世瞩目我国航天系统近10年有上万项科技成果获得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等,航天技术正在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据悉,我国航天系统已建成相当规模、专业齐全、技术配套的研制生产和试验基地,形成了研究、设计、试验、试制、生产的完...  相似文献   

13.
“神舟二号”飞船英俊潇洒的雄姿,使无数国人为之倾倒,然而,她内部隐藏的秘密却鲜为人知。为了促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应用,提高工程综合效益,使我国的空间应用跨入载人空间实验阶段,“神舟二号”的太空之旅,肩负着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及技术试验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印度总理辛格2008年12月5日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新德里签署了新的核能和太空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署的核能合作协议,印俄将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再合作建设4个新的核反应堆。目前,印俄合作建设的库丹库拉姆核电站的两座轻水反应堆正在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太空科技和太空设施飞速发展,如何利用太空资源已经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太空霸主,从2001年开始,美国就进行太空战模拟演习,并将一些新兴的"太空俱乐部"国家,尤其是将迅速崛起的中国作为美国太空利益的挑战者,大肆渲染这些国家的"太空威胁"。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印度拉奥政府提出了"东向政策",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地区。经过20年的实践,东向政策不断发展完善,从东南亚国家扩展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日、韩等亚太国家,合作领域也由经贸合作扩展到政治、安全、军事、交通等领域。东向政策的发展是印度对国家利益认知不断提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印度从一个落后、低增长、受援助的经济体,如今变成经济、科技充满活力的国家,它的发展受到了世界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印度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趋势,探析印度作为一个创新国崛起的成功要素,同时也指出了印度科技创新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18.
刘维林 《港口经济》2011,(11):47-49
航天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航天技术在创立和发展之初,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和军事目的,主要是一种以国家投资为主的政府行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卫星产业完全由国家控制,没有产业化的概念。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前苏联、日本、西欧等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围绕对宇宙空间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亚洲国家在哥本哈根联手 为了应对富裕国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大规模攻势,印度主动加入中国以及巴西和南非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印度媒体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举行关键峰会的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单独会谈备受关注。《印度快报》称,印度发展了与中国的关系,并且找到了两个亚洲大国保持在一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顾海兵  沈继楼  刘玮 《开放导报》2007,(4):81-86,110
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是以争取自身经济独立、摆脱他国控制为重点,即"只有经济独立,才能经济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安全观发生转变,即"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经济安全"。印度经济安全战略的实施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一是印度于1998年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国家提供战略性的决策咨询和建议。二是印度特别注重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印度建立了进口贸易的商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四是印度大力推行经济外交,为其经济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