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屠海呜的时候,他刚刚风尘仆仆地从重庆归来,听说他在那里捐助了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民工子弟中学。在他办公室的墙上,不仅挂着和房地产有关的各类奖状,而且还有他在全国各地参加慈善活动的合影。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绍兴,他曾是当地印染业无可争议的龙头老大,如果是在正常的年景,他的公司或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可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不仅将他的计划吹得七零八落,而且使他原本就紧绷的资金链彻底断裂。回天无力之际,他和妻子选择了“失踪”……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剧《雷锋》中,有这样的细节。入伍的第一天,因乘火车时车厢热,下车后雷锋就感冒了。晚上,营长来查铺,见他咳嗽和烧得厉害,就连忙叫来医生为他诊治。营长怕他冻着,还脱下大衣、再抱来被子盖在他身上。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激动的泪水流湿了枕头……我下定了决心,入伍了,一定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后来,就有了他帮助战友乔安山的故事。尤令人感动的是,  相似文献   

4.
我一个朋友是温州小老板。还在三、四年前,经常为工人跳槽而心烦。有一次他碰到我,高兴地说,他和他的高材生太太一起,正在研究用机械手取代工友,用工少了,也会省心多了。不过后来他的机械手工程并没有实施,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用人工合算。  相似文献   

5.
吕帅 《魅力中国》2013,(26):41-4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行道 《魅力中国》2010,(23):341-341
笛卡尔作为法国近代哲学史上的鼻祖,以他高超的哲学能力积极接受新事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缔造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与此同时他也未能完全超脱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和束缚,在他阐述新思想的同时,他也仍然相信和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和不死,以及他在我思故我在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缺陷.  相似文献   

7.
代安荣 《中国西部》2012,(21):32-34
他,已为人师,在他心中烙下了深深印迹的那些师者,指引着他的从师之路。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和老师们有着精彩的故事发生,这一切都给了他别样的思考。这,或许就是师之道……  相似文献   

8.
他是一个外国人,可他的骨灰却撒在遥远的中国西部,因为在这里,他曾经创立了一个为中国抗战立下奇功的生产组织和一个为贫困落后的中国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学校;他终身未娶,但他却拥有一个大家庭,因为他抚养长大的六名中国孤儿,都是他的亲人……  相似文献   

9.
提起他的名字,年岁大点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一本《王若飞在狱中》,在几代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除了他在敌人狱中的经历,真正让他名留青史的是他对中国革命的执着反思和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众人眼里,他是一个成功者但在自己的心里,他却是一个受难者。面对金钱和道德的两难选择,他痛苦不己,备受煎熬。终于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发展》2012,(9):52-53
莫理循全名乔治·厄内特斯·莫理循,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清末民初他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1894年,他游历中国南方,一年后,他的旅行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在英国出版。正是由于这本书,他被英国《泰晤士报》聘为驻中国记者,1897年到北京,开始了长达16年的记者生涯。  相似文献   

12.
一期一会     
有一个患者,当他在京都病得很严重,快不行了的时候,他的朋友从北海道、九州、美国等地飞来看望他。朋友们围在他的床前,他强打精神,努力想把朋友们的样子牢牢记在心底。其实,在他健康的时候,明明有很多机会和朋友见面的,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家都没有这么做,天南海北,各自忙碌。生病之后,人的记忆力衰退,脑子也变得混乱,  相似文献   

13.
一个偶然机会,我碰到了一位事业很成功的私营企业家。对这位企业家我略知一二。他曾破过产、捡过垃圾、睡过车站......破产后,饱尝了一切辛酸苦辣,最终凭着自己过人的意志和忍耐力,他又开创了新的事业。他的衣着很普通,神情中也没有那种所谓"款爷"的傲慢。相反,丰厚的人生阅历,给了他很好的修养。我在请他谈谈他的经历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耐人寻味的微笑。在袅袅的烟雾中,他深沉地向我道出了那段痛苦的经历─-"10年前,我创办了本地第一家私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吸尘器。在经营了2年以后,由于资金和政策限制,加上我管理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父母希望他回河北老家,但他更愿意在西安找工作。他喜欢西安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然而,户籍制将他拒之城门外……张雪峰是西安某高校文秘专业的大专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一进入大三,找单位就是头等重要的事。家人、亲戚、朋友总动员,四处探路。家在河北,父母当然希望他能回去,还帮他联系了承德露露;用人单位也时常到学校招聘,他和嘉兴绢业有限公司有过接触,公司对他挺满意开出了试用期工资800元的报酬希望他加盟。然而,他更愿意在西安找工作。他喜欢西安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另外,觉得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在…  相似文献   

15.
在中信上海分公司、上海杰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如期举办的第16期“杰盟资本沙龙”上,我认识了余明阳博士。他那么年轻,不仅是34岁的年龄。尤其是他白皙的圆圆脸上的书卷气和一对笑窝,配着儒雅温和的言谈举止,绝对给人们优雅、甜甜、纯纯的印象。他的演讲充满魅力,他讲了一小时《名牌的延伸及其误区》,使那天冒雨准时赶来参加沙龙的朋友们感到一身衣服没有白湿。他演讲的内容震撼了我,我要求作进一步专访。他特别忙,他说第二天要到武汉。三天后,他飞回上海,我在复旦大学招待所的普通客房里采访了他,他让我和另两位记者坐在椅子上,…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4年前,他在一杯浓烈的酣酒之后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只是把他最早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的篝火永远地留在了西藏的上空。如今记得他名字的人很少,但是知道他故事的人却很多。他叫慕生忠,人称他“青藏公路之父”。那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莽原上,跨越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的4000里青藏公路,就是在他率领的筑路大军的脚下诞生的。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在青藏的山水间,曾三次步行进藏,运粮、探路、修路,死后也让儿女把骨灰撒在昆仑山上……  相似文献   

17.
刘东灵 《今日重庆》2009,(5):116-116
如果这个雨后的清晨,蒋明表叔不给我打来电话,我几乎都忘记这个梁平老家旁最寂寞的邻居了。 二十多年前,蒋明表叔从数百米外搬到我家附近,之所以搬过来,是因为他的那个破落不堪的土墙房子在一场大雨中被冲垮了。搬迁的原因或许还有——新址挨公路近些,来去方便;他和我父亲交好,彼此好聊天和互相帮助;以及,原址上充满了他伤心的记忆。在很多年前,他作为弃婴被蒋家人收养,之后的很多年里,又不免被新家庭的一些人冷落,还好收养他的老母亲和他相依为命,直至在那老房子里过世。  相似文献   

18.
路在书中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雕刻工艺师,在他居住的那座城市几乎无人不知。一次交淡中,他道出了自己的苦恼,他说他下一步在艺术上不知从哪里提高。我记得有位艺术大师创作上也曾遇到此类问题,他的作法是不妨抽时间多看点书。三年后,这位青年的一个玉雕作品在全国创作大展中一呜惊人获奖,我从北京打电话给他表示祝贺。他在电话里说,这得感谢你三年前让我多读点书的建议,他说就是从那时起读了很多的书。读书不但改变了他的心绪,更开阔了他的眼界,艺术鉴赏水准也大为提升,不知不觉他创作的作品也有了新意,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新编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0,(24):170-170
《私塾》记叙作者童年的往事,描写了作者童年的天真、聪明与顽皮。反应出作者童年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而又孤苦的寄托在舅老爷家的复杂心情,他从童年心里萌发了倔强与傲慢。但与同伴们的相处融洽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他迷恋他第一任启蒙老师,敬仰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四书五经》的孜孜不倦的苦读,他一个老夫子的形象,绵绵不断的把中国文化传给他的孩子们。他把蓬松的毛笔尖放在嘴唇边舔舔,然后把墨吃下去,更见他老夫子的形象与对古文化的追求。作者同伴们生活俭朴而又天真,他们在一块学习生活像是一群小鸟,毫无目的的任凭老师和家长摆布,像唱歌一样日复一日的背诵着老师教给的文字,她们从心底萌发一丝丝的爱护,表现在课余生活的顽皮上。长大成人以后、他的伙伴们现在生活在哪里、生活的怎么样呢?可见作者对他的同伴们仍有无限的眷念和回忆。《约婚》一文描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一段生活经历。他从听之任之发展到与家庭和亲戚的叛逆。从中可见作者青少年时期就有一种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农村家庭生活的背叛。他从心理感觉到对不起他的表妹,她虽然没有文化,但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和憨厚农村家庭妇女基础。她能顶住贫穷和劳累的农活,给作者留下了典型的农村妇女的形象。但作者不想象他母亲一样的生活,极力去吸取知识,努力踏上他梦寐以求的上层文化生活。在这奇怪的思想压迫下决然与表妹分手。文章记叙了姑奶和母亲以及亲戚之间来往。可见她们相处和睦,而又迫于生活的压力遇事吵架,说明当时农村生活艰难。作者青少年就这样在家、亲戚和学校环境中不断长大成人.直至步入高等阶段学习和炉火般的锤炼,最终成为一名工作能手和文化智者。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行业,他曾是无可争议的领军人物;盛极而衰的市场考验,给了他能进能退的智慧和勇气;繁华离他远去,但梦想依然在他的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