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多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偏高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失踪女孩"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重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特别是在2003年启动了国家"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工作,预计在2006年在全国推广,进行高出生性别比的综合治理工作."关爱女孩"等综合治理高出生性别比的专项行动,是否能够真正有效?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未来到底会呈现何种趋势?在本文中,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结果,结合国际治理高出生性别比的经验,试图回答"关爱女孩行动"和治理高出生性别比关系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我们对国家未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赣州市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利益导向为抓手、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有效扼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趋势,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人口环境。1赣州市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主要措施赣州市  相似文献   

3.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3):37-38
截止2005年9月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省级试点市(地)达到122个,试点县有325个,还有569个县在本县自主开展这项工作。总体上看,超过全国总县(市)数三分之一的县(市)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通过关爱女孩行动的不断深入,一个遍及全国、连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局面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200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2005年底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2个部委和社会团体联合发布《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并将2006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题确  相似文献   

5.
过往二十余年伴随总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且居高不下,女性婴幼儿死亡率亦呈相对偏高之势,致使女性人口缺失和“失踪女童”事件浮出地表,不时成为境内外人口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政府的“关爱女孩行动”之类的干预举措。中国女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的数据、研究成果及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实践,对有关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回顾式的评述和展望.中国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近年来中国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和女孩生存风险恶化.对女孩的歧视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歧视.描述了中国高出生性别比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的水平、趋势和区域差异,分析了女孩生存环境恶化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引发的人口和社会后果.通过比较国际社会的经验和中国政府及社会的认识与行动,讨论了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前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已有的数据、研究成果及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实践,对有关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回顾式的评述和展望。中国一直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近年来中国持续升高的出生性别比和偏高的女孩死亡水平,反映出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和女孩生存风险恶化。对女孩的歧视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歧视。描述了中国高出生性别比和偏高女孩死亡水平的水平、趋势和区域差异,分析了女孩生存环境恶化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及其引发的人口和社会后果。通过比较国际社会的经验和中国政府及社会的认识与行动,讨论了改善中国女孩生存的前景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两会上,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论的一个热点,引起了国家高层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明确指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已被列为2005年中国政府在人口发展方面的大事之一。”同时,据有关官员透露,政府将有意通过修改刑法来遏制人为因素造成的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问题。“天平”失衡,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相似文献   

9.
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现象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人口(生育率下降)与社会(生育中的“性别偏好”)因素均对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产生影响。妇女曾生(或存活)子女性别比偏离正常值和具有不同孩子性别组合的家庭分布与构成发生变化,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的另一类“积累性”和“后果性”表现。同时,它们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缓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趋势,200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2005年底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2个部委和社会团体联合发布<2006-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并将2006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关爱女孩与社会性别平等."关爱女孩行动"的提出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消除性别歧视、贯彻男女平等、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化和发展,是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偏高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发表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异常升高更是成为国内外人口学家聚焦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各级政府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治理也予以了高度的关切。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2.
限制生育政策不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多数人的看法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重男轻女观念严重、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和B超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是其主要原因。也有一些人认为,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后一种观点是否成立,直接影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有必要加以澄清。我们认为我国的生育…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各省市的人口出生性别比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教育、医疗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人口出生性别比在地理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影响显著;教育和医疗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它们会通过空间地理因素、经济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间接影响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最显著.经济及医疗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低,教育水平越高出生性别比越高.计划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低.  相似文献   

15.
生育政策、男孩偏好与女孩生存:公共政策的取向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育政策和女孩生存关系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强烈的男孩偏好,导致严重的女孩生存问题,主要表现为出生性别比偏高和女孩死亡水平相对偏高,使得女孩相对缺失.据估计,20世纪中国女性(主要是女孩)缺失数量在3500-4000万左右,约占全世界的40%.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偏离正常值范围(正常范围为103~107),我国各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攀升,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5年为118.58①.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18.
《商》2016,(5)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不断升高,使得男性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据统计,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已经超过120,这大大偏离了正常出生性别比的范围。从世界范围的人口发展历史来看,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婴儿的性别比要保持在102到107这个范围内,但是由于男婴儿和男青少年的死亡率通常要高于女婴和女青少年的死亡率,因此到了适婚年龄阶段,男性和女性的人口总数大体相当。但是如果出现出生性别比超过这个范围,男女两性适婚年龄阶段人口之间的比例平衡就被打破,出生性别比达到120就意味着,平均每出生100名女性婴儿就要对应出生120名男性婴儿,所以有新闻媒体称未来中国将要有3千万男人打光棍这也不算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达到116.86。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是社会文化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国2869个县级单位的五普数据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就全国来看,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最显著,其次是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切实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使出生性别比恢复自然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胎次-激化双重效应”理论模型,解读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另q比关联的潜在机制,并利用宏观数据予以检验。政策与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存在直接和间接双重关系;生育政策的刚性制约和一孩半生育政策赋予胎次和激化效应特殊含义:(1)一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一孩半政策地区二胎及以上胎次的出生性别比极度失衡,显现“激化效应”;(2)政策的多样性使部分低位女胎与男胎一样受欢迎,使一孩半政策及二孩政策地区低胎的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产生“胎次效应”。可见,政策越强,低位和高位女胎都不受重视,均会遭遇人工流产;相反,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低位女胎所受的歧视程度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