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贫的机制设计与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绍祥 《经济地理》2006,26(3):443-446,455
在近20年的扶贫实践中,制度因素在我国扶贫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扶贫工作之所以问题重重,主要是因为制度短缺。因此,应加强扶贫制度建设,相应地调整我国的扶贫战略、制度设计和政策,农村扶贫有待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扶贫开发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农村贫困状况的严峻态势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西部农村的扶贫开发战略必须在冷静分析贫困治理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新的反贫困战略指导思想和开发原则,以满足贫困人口生存需要、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要通过创新扶贫制度、强化社会服务、控制人口增长、重视教育培训、发展特色产业、探索移民搬迁、推广小额信贷逐步缓解争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3.
张姣芳 《经济师》2009,(11):215-216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文章在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我国金融制度提出了创新思路,以期推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迁,每一次制度变迁都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下一轮变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当下,我国农村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金融扶贫体系的建设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他的服务对象是那些具有生产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农民.我国的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的贫困水平,但是整体来看,脱贫率仍然不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体系构建方面的问题,使得金融扶贫的工作并没有完整的发挥出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小额信贷为主;构建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创新、社会保障三项措施来完善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扶贫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聚焦习近平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发表的扶贫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贫困理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探索、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历史和实践"三重逻辑".将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蕴含的扶贫开发理论内涵概括为"六观",即坚持党领导扶贫工作的组织保障观、坚持精准方略的扶贫方法遵循观、坚持加大投入的扶贫物质基础观、坚持社会动员的扶贫参与格局观、坚持群众主体的扶贫内生动力观、携手消除贫困的扶贫开放共享观.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科学的扶贫开发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理论,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域和理论体系.因此,新时代必须积极践行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创新扶贫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扶贫的激励机制设计,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建设工作已开展四年,为财政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作出了探索性贡献,随着制度建设的推进,试点单位逐步总结出一系列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仍需从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改革经验进行分析,使其更具有实践价值。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分析试点单位的变迁进程,探讨我国未来推广"两依"试点工作建设所适用的改革路径,认为"两依"建设,未来应结合政府主导强制型与需求诱致型两类制度变迁路径,实现我国财政制度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在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中国金融制度提出了创新思路,以期推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与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其辉 《经济经纬》2007,81(3):106-10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在"三农"制度变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转型时期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制度性贫困.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农民资产流失的最大渠道,它对农民的掠夺已经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剪刀差".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征地制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解决"三农"难题必须防范和减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要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全国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激励相容.现实的对策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农民工的力量,扩大农民的消费者主权.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对农户分化产生内生推动作用,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农户分化的外生机制。农户分化与农村非农化、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是理想的农村发展模式。而制度性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户分化和农村非农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变量。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应逐步实现制度变迁,在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建立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理论上总结扶贫资金支出对农村贫困的减贫效果,构建扶贫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扶贫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的研究假设,以宏观调查数据度量我国农村贫困程度,揭示我国农村贫困的变化趋势,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对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动态减贫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具有正向减贫效果;以工代赈资金对农村贫困发生率、农村贫困深度以及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深度具有正向减贫效果,而扶贫专项贷款对农村贫困强度的冲击则显示出负向减贫效果;扶贫发展资金对农村贫困强度具有显著负效应。据此,文章提出改善扶贫资金支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管理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管理和制度创新过程.管理和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管理和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管理和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需要好的管理工作和不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我们在分析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制度"锁定"在低效框架内,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区域间公平的财政制度构建受到原来财政制度安排的影响滞后于市场经济建设,降低了整体制度的绩效.实现制度变迁路径转换需要推进协调的制度变迁,重点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其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地区.本文认为,生态贫困是西部贫困的根源,消除贫困是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生态扶贫是西部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全面小康后云南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4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消除.2020年全面小康后,云南省即将面临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文章分析了云南农村相对贫困的总体趋势,通过调研发现治理的四大难点: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提出治理云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可行路径为:优化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强化对"扶智"的重视、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民经济五个阶段的贫困原因与减贫经验,认为贫困是内生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因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不对称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对不同发展阶段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以举国体制进行内部化处理,实现了一定历史阶段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相对均衡,形成了结合中国自身制度优势的特殊减贫经验.其间,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减贫成效,主要得益于三次城乡融合释放的农村要素给农民带来的现金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因此,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更要通过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转变为生态扶贫,大力推动新时期的城乡有序融合,通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与社会化业态创新激活农村地区大量沉睡的生态资源资产,构建生态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民经济五个阶段的贫困原因与减贫经验,认为贫困是内生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因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不对称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中国政府对不同发展阶段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以举国体制进行内部化处理,实现了一定历史阶段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相对均衡,形成了结合中国自身制度优势的特殊减贫经验.其间,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前二十年中国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减贫成效,主要得益于三次城乡融合释放的农村要素给农民带来的现金收益和财产性收益.因此,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更要通过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转变为生态扶贫,大力推动新时期的城乡有序融合,通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与社会化业态创新激活农村地区大量沉睡的生态资源资产,构建生态化扶贫的长效机制,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农村与农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制度的缺陷也开始日益暴露,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农业发展缓慢,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制度障碍,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是让农民享有国民待遇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探究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