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50年的演变历程,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业存在着从体制到运营机制等多方面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制度创新着手,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制度;又要强化政府扶持,形成产权多元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农村金融更有效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2.
王枝茂  张璐琴 《经济师》2006,(12):266-266,278
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路径,并对这一路径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4.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在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并对中国金融制度提出了创新思路,以期推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农村有较长的发展历程,具有非常独特的制度变迁路径.按时间发展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下由政府单一支撑;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以家庭和土地的双依托模式;90年代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社会化模式.每种制度模式的存在和发展都有其政治、经济及社会根源,分析制度变迁背后的社会基础,是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相一致的,并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仍在继续,以中国国情、国力为基本出发点,理性而稳步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与中国保险业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革是推动中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最直接原因.保障制度、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的变革所释放出的保险需求为保险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市场前提和空间,保险主体的多元化、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增加了保险供给能力,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保险监管的市场化、法制化则为保险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竞争环境,保证了保险业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与中国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8.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发展——兼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创新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陆竞争使组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组织创新研究也因此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组织创新的现有理论进行评述,指出其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组织创新给出解释,并就我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由外部利润引起的变迁需求与供给主体引起的变迁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变迁过程中,由于初始的制度安排使它容易受到路径依赖的制约,此时创新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我国家族企业而言,只有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运用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手段,才能避免锁定在低效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制度变迁是经济主体行为合力作用的结果.人类行为除了受正式制度约束外,还受制于人类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因素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非正式制度映射到人们的金融意识上,直接决定人们的金融行为,影响着金融制度的变迁轨迹.居民的金融意识水平较低,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的初始条件和逻辑起点.低下的金融意识水平对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和阻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农村扶贫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不能达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准的状况。这种贫困状况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发得到改善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 Narkse)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R.R.Nelson)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都揭示了经济贫困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是一种高度稳定的均衡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村发展制度变迁和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为主线,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回顾,将百年历程分为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今后要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财政压力视角下的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合作医疗历经了三起两落,这是在公共供给因素持续性缺失的背景下,诸多私人供给因素和其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财政压力是农村合作医疗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衰与相应时期的财政压力正相关,其原因就是政府释放财政压力的"甩包袱"策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正确认识财政压力历史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避免"甩包袱"路径依赖,并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避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可能带来的新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大难题。甘肃省由于自然条件、产业、人口素质等因素限制,导致甘肃省贫困程度较深。文章从甘肃省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必要性和甘肃省扶贫的主要任务与政策,剖析了甘肃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确保扶贫政策有效实施的一些对策,以保证政府政策的落地实施,从而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17.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D .C .North为代表 ,把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问世以来 ,世界各国的经济史学工作者先是对西方世界的兴起———近代经济制度 ,或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研究之后 ,近年来 ,各国的学者对于西方相对的世界的另一半———东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又成为一个热点。而对东方的研究中 ,中国又成为热点的中心。运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多侧面的研究视角使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本文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近代中国在西方世界兴起的过程中如何被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如同西方由传统社会的转变是从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发育开始一样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也首先是从商业的资本主义化开始 ,即从统一的国内市场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建立开始。本文则是选取了市场制度如何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中引起变迁的侧面 ,通过“不平等条约中有关中外市场关系的制度安排”和“中国近代市场制度的变迁”两个部分来分析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变迁的定义是这样的:“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他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或者说:“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他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的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理论界关于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四个方面:(1)家族企业的产权;(2)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原因;(3)家族企业组织制度的经济绩效;(4)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前景。这四方面的研究较好解释了中国家族制的企业制度安排以及变迁与创新,但不足之处是借鉴国外理论居多,而打破“中国家族制企业”黑匣子来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还有待进一步寻找。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章运用制度变迁的这一基本规律对我国的农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强制性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