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艺 《时代经贸》2009,(12):5-7
目前,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方兴未艾,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开发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旅游活动内容,可以满足游客的高层次文化需求,是中国旅游面向国际市场和竞争的必然选择,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本文选择了云南泸沽湖地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当地在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特色与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有效的开发利用云南泸沽湖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持有者是当地人民,旅游发展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离不开文化持有者。民族文化旅游应建立以文化持有者意愿和权益为中心的发展机制,在开放环境下动态保护中开发,实现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如何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旅游开发至关重要。文章在剖析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优势与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中国渔文化之乡美誉的浙江省象山县为例,对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象山渔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对封闭性和兼容性、继承性和变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等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归纳和梳理了象山县渔文化旅游资源,并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地理位置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分析,最后提出了开发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雪  杨存栋 《经济论坛》2011,(12):144-146
在文化旅游的热潮下,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级高、类型丰富、分布广,目前适合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有五种,本文具体分析了文学类、艺术类、技艺类、民生类、体育游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面临生存危机,根据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已采取的保护措施及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并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融入成都的形象品牌的塑造、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旅游产品等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辛儒 《经济论坛》2009,(15):94-9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在价值,亟待保护与开发。河北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实施联动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手段,再通过旅游业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是实现两种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模式.本文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犬理白族绕三灵为例,探讨遗产类节日开发的路径,并在实地、实时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绕三灵节日开发的条件,提出以舞台化生存和生活化生存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化生存为可取之道.旅游化生存以旅游发展为平台,将旅游与文化产业开发有机结合,通过旅游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旅游化生存下得到激励与推动.  相似文献   

9.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以保护传承文化、丰富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保护.潮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倡导科学发展观,推广保护性旅游开发新理念;加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健全保护与开发机制;打造潮汕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开发潮剧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旅游资源以及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人们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逐渐认知与了解,如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探究其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长足发展是一项重点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基于丽江古城为例,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环境的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选择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合理利用其价值已形成一股热潮.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一方面,适度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或破坏.因此,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其选择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梳理武威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化理论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游客对非遗旅游资源的偏好,进而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实现武威市非物质文化旅游产业化有效策略。期望将武威丰厚的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张锦  陈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32-233
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对一些基本名词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只要这样才能把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通过对一些基本名词的深入剖析,希望可以能为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凯菲  翟泽华 《经济师》2020,(8):163-16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协调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化利用间的关系,可以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二者间的可持续循环。文章以磨皮村非遗磨皮花鼓舞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分析了磨皮花鼓舞的保护及旅游现状,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综合利用多种旅游资源、逐步形成成熟商业模式以及深度发掘非遗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化路径,以推动磨皮花鼓舞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3,(7)
苏州、徐州分别作为吴文化、汉文化发源地的代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但是,因地域差异及体制阻隔,两地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充分发挥苏州、徐州两地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江苏南北协同发展,成为江苏旅游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两地旅游产品开发的对比分析,根据其差异性和互补性,探讨两地旅游互动发展的基础和现实意义,寻求互动发展的最佳模式,从而促进江苏旅游区域联动,南北协调,均衡发展的大旅游格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申珊 《时代经贸》2011,(2):156-157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一笔文化财富,它具有开发潜力,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开发而不懂得保护,这笔财富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消耗殆尽。因此,在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需要强调开发和保护的和谐统一,这才是长久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主要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旅游行业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