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个研究模型,分析财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科技投资和税收等财政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对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税收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财政科技投资的短期效应不明显,紧缩性税收的政策效应相对高于其它扩张性财政政策.建议进一步实施对装备制造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特别是增加财政科技投资规模,实施定向减税政策,增强产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广东省的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从而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为先导.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和广东省加快推进“双转移”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湛江为例,探讨了经济后进地区应如何制定发展路径和策略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对区域经济环境和湛江自身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同时也将为广东省粤东西北其他的欠发达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扭曲的资源开发体制、失衡的区域经济结构、薄弱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低下的自我创新能力是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机制显现的主要缺陷.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基础、培育区域内生增长机制为目标,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改革资源开发体制、努力培育创新能力、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和完善对外开放系统,加快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机制,大幅提高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经济实力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马胜春  张天宇  高睿 《经济师》2022,(3):11-14+18
依据经济增长及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建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模型;基于2003—2018年民族地区相关数据,运用Lasso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内贸水平、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很显著。基于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并结合新发展理念,进而提出民族地区未来高质量增长的路径:大力推进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推动民族地区技术创新;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嵌入全国产业链,实现高级化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内外双循环。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区域发展战略能否促进经济增长,笔者利用2003年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评估了该战略对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净效应。笔者引入项目评估计量经济学中的合成控制法控制了选择性偏差和由此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使得东北三省2003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增加了11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但自2007年以来该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的, 人力资本积累、科技进步和投资环境并未改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虽有改善但作用有限。因此,这种增长效应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冲击而缺乏可持续性。进一步深化东北振兴战略,需要调整对东北地区政策扶持的方向、方式和对象。  相似文献   

7.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振兴东北地区经济 ,就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 ,大力发展产业链经济 ,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要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外商和国内民间资本到东北投资参与东北地区经济建设 ;要构筑四大通道、一个产业带 ,把大连做大做强 ,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带动东北经济振兴的龙头  相似文献   

8.
娄洪 《经济研究》2004,39(3):10-19
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 ,系统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资本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 ,揭示了公共投资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一个模型是包含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所得结果是 ,无论是纯公共性还是拥挤性的外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 ,都能够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第二个模型是包含由公共投资形成的内生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的动态模型。此模型假定公共基础设施资本由政府通过征税而进行公共投资形成 ,所得结果是 ,如果基础设施资本为纯公共性质 ,就能产生恒定的内生增长 ;如果基础设施资本为拥挤性质 ,则虽然不能产生恒定的内生增长 ,但能减缓增长率的递减 ,从而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模型的结论表明 ,公共投资政策的研究重点不应当是政策的短期逆周期调节的效果 ,而应当是其推进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 ,而且可以为研究我国公共投资、积极财政、城市化战略、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重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要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东北振兴需要思考几个关键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黄金十年"的产生原因、近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局、重塑东北营商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再造制造业新优势和创新开放合作。科学认识这些问题,对加快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北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的态势.2004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为15133.86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实际GDP年均增长791%.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2004年东北地区工业产值占全国9.6%,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6.9%.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其经济增长对于研究东北老工业地区经济,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各地区经济发展基本平稳,区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但同时分化增长态势也更为明显.2017年,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加速,产业转移将进一步推进,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不同类型区域将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增幅可能稳中略降,中西部地区基本保持平稳,东北地区经济增幅依然最低,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资源性省份仍将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建议: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发挥区域规划、政策作用,更加注重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对遭遇断崖式下滑的地区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2015年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从需求侧系统估算了最终需求增加值、生产总值的诱发结构并刻画了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边际贡献在于从需求结构分解影响总产出增长变化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结果表明:消费需求增加值诱发系数最高而其生产诱发系数最低,出口扩张增加值诱发系数最低而投资生产诱发系数最高;工业化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新常态"下驱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正在形成;增长因素结构分解揭示国内需求扩张效应是决定总产出增长变化的主导效应。启示在于:新阶段供给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于形成从"需求为抓手、供给为动力"转向"供给为抓手、需求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换;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内在诱发依存关系,决定了新动能培育路径是由供给主导向消费主导升级的根本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对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来说,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型新兴产业,可以有效的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全球化和广东省推进“双转移”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湛江为例,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如何制定发展路径和策略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对区域经济环境和湛江自身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同时也将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展模式转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28个省份1990-2004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考察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以及与金融联系紧密的财政分权对于这种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中部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却没有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而财政分权对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也各不相同,其中仅在东北地区和西部有利于金融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他地区则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考虑了金融政策因素,以及经济的非国有化等反映市场经济制度的变量对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区域金融的角度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动力: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和农村工业化所形成的原始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拉力,国家政策导向的主导力.贵州铜仁地区城镇化战略:以地脉、文脉为基本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积聚效应;工业发展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与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融合,使产业园区与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实现良性联动;引伸区域产业转移,提升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区域城镇化内生动力.通过三个相互融合战略产生合力,达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贵州省铜仁地区城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产业关联和资源配置竞争。协调推进城镇化和制造业结构升级,迫切需要识别两者的互动关系。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对房地产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进行挤入挤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互动概念框架。基于此,本文采用联立方程实证策略,利用我国2002—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3SLS方法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土地偏向的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投资产生明显挤出效应,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微弱挤入效应,城镇化对制造业升级有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与全国整体情况一致,而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对传统产业投资也产生了挤出效应;以高技术投资表征的制造业结构升级微弱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空间经济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两阶段下降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转移—分享分析法定量分析东北地区工业增长中结构性和区位性转移增长变化,发现空间格局不经济是东北振兴的主要障碍.基于此,建立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等"4D"空间特性计量模型分析造成东北地区经济地理低效的主要区位性因素.研究发现,人口集聚规模效应不显、距离劣势导致市场潜力偏低、市场分割程度较高、异质性竞争力不突出是导致东北地区空间格局不经济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通过空间规划,促进城市之间协同发展;改善交通,积极融入新全球化流动空间;智能转型,以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克服空间分割劣势;因地制宜,建设别具一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措施重塑东北振兴经济地理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证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源于要素比较优势的内生动力、产业结构优化的调控动力、产业集聚的外源动力、企业扩张的内源动力及政府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等外部保障动力的共同作用。为下一步制定该区域的产业转移战略奠定了基础,对深入研究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来自CSMAR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经验分析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滞后效应和制造业增加值中介效应的影响,考虑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考虑制造业增加值的中介效应兼顾滞后2期效应时,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正向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进而促进其经济增长.最后,本文从扩大规模、完善布局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变化及结构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鹏 《当代财经》2007,(7):81-85
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本文对1988-2005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88~1997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趋势,生产率增长效应是主导因素;而在1998~2005年,地区差距显著缩小,其决定性因素则是劳动力转移导致的结构转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