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法理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多样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待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问题的一般观点集体土地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曾对我国重工业格局的初步形成、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安置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集体土地所有制中隐含着的固有问题开始显现 ,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 ,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都从不同的视角 ,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就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论”。一些学者进一步指出 :我国现行…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芙  易玉 《农业经济》1999,(8):34-35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活资料的源泉。土地的巨大效益离不开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有效配置,所以土地关系是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制度都非常重视土地立法活动。确立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阐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分析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弊端,初步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法律设想,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谋…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对法律效果差异显著的三条集体土地所有权研究路径进行比较分析,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理论路径,助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完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法研究。研究结果:集体土地所有权已经具备所有权的核心要素,单独所有权路径契合其实践制度的发展;总有权路径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解释力有限、法律技术层面更加复杂,并且能够被单独所有权路径替代;做虚所有权路径欠缺正当性。研究结论:应当沿循单独所有权研究路径,巩固集体土地所有权基础理论,完善农民集体组织的法律制度,继续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主客体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完善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是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中的难题,通过分析我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取消乡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保留村、组和共有三种集体土地所有权,提出了规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下主体和客体,研究了“有意的制度模糊”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带来的“利”和“弊”.指出“有意的制度模糊”一方面增强了土地产权的稳定性,给司法部门一定的灵活性,较好的避免了因土地体制转型带来的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另一方面却反过来严重阻碍了土地登记的顺利的开展,为以后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产权的保护设置了障碍.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早日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一个清晰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喻晶  陈晋 《农业经济》2013,(1):84-86
当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已陷入瓶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化,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大多数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登记,行政权力严重侵蚀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变革现行土地政策,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真正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有两种实现路径:第一,收取土地承包经营费,第二,建立新型统一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困境,探索从困境中解脱的出路,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收革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键在于是否赋予集体完全的处分权和收益权,集体土地所有者是否具有土地发展权,土地收益在三级所有者之间以及集体和农民之间能否实现合理分配,集体土地资产能否合理管理等。研究结论:通过编制集体才地利用综合开发规划赋予农村集体用地自主权;改革上地税费制度,上地收益在不同利益主体间合理分配;在规划管控、用途管制机制下推进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全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管理制度,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在对城乡一体化实现之后的社会图景进行基本把握的前提下,确认集体土地所有权存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演进的应然形式。研究方法:演绎法,归谬法。研究结果:在城乡一体化目标视域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以存在的身份基础将丧失,其制度功能亦将失效,故集体土地所有权必将消亡。另一方面,以私人所有权替代集体所有权亦不可取。研究结论:在构建完备的农村土地用益物权体系基础上,以国家所有权概括承继集体所有权方是正途。既与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相符,同时亦保持了城乡法制统一,并真正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应定性为何种法律关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委托代理机制的政策意蕴是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监管权分开,是对所有权的委托代理,而非行政权的委托代理。国家所有权属于民事权利,应遵循私法逻辑构建“委托代理”的法律制度。研究结论:民法中的委托与代理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度,在制度设计中,不宜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定性为民事委托或代理,而应引入信托理论,构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三方主体结构,厘清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明确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必须以公众受益为目的,形成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部分村落“组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村有”这一所有权变迁的原因和效果 ,本文构建了一个产权博弈理论模型 ,在此基础上引出 4个假说 ,并通过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 ,“组有收归村有”增加了乡村干部的寻租机会 ,然而也应注意一些村因“组有收归村有”而在村庄规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涉及多个组集体之间的公共福利事业等方面带来的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地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土地登记发证中,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分析当前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介绍了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电子数据,利用MAPGIS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方法,对于工作底图的制作,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作业方法作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内容及其实现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运行提供法学理论的合理解释,为相关立法构建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土地归一定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所有,成员因其身份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永远不得请求分割、转让和继承;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土地所有权不享有任何理论或规范意义上的份额或份额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处分、使用和收益4项权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经"质的分割"后,在集体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所形成的配置状态及利益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国家政策、土地管理法规、城镇化进程、地籍调查确权、遥感、勘界、测绘等多角度探讨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何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调查确权工作,同时,对调查确权工作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所有权问题是我国民法典立法和物权立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更是当前亟需从法律上调整解决的核心问题。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充分尊重集体土地所有权益 ,实现司法上的“合法财产权一体保护”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系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利益、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大局。本文试图从法理上廓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以及权利行使、收益分配问题 ,并提出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应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10 个村的实际情况,研究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产权共识。研究发现,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存在以下产权共识:①尊重不同集体之间存在的人均土地资源和赋税的差异;②认同集体组织成员的资格与户籍相联系;③认同一定程度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2007年对全国10省30县田野调查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状况的描述,以及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在农村社会运行状况的统计数据分析,结合中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访谈材料,对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行政权力严重干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正常运行;集体经济的发达水平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运行状况存在正相关性;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并颁发相应权利证书,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明晰化极为重要;农户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未来变革的期盼与中国当前的制度精神不相符,但其中的矛盾并非不可协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探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从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等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并完善农地集钵所有制,不要在农村集体土她所有权的改革上大动干戈.事实上,对市场经济而言,对农业经济效率直接相关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机制而是良性的土地产权机制.所以,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可以考虑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主体的基础上,变农村集体曩地的使用权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20.
王泽  何格 《农村经济》2023,(8):48-56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财产权同步实现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立足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必然性联系及思维规律的认识,剖析“两权”同步实现的内在逻辑。以明晰产权主体间相互依存关系及权利间辨证统一关系构筑“两权”同步实现的生产关系,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乡村产业经营引导“两权”同步实现的经营运作,以制定内部治理规则和外部配套制度提供“两权”同步实现的保障条件,以创新利益共享理念、“两权”利益关系、经营收益分配树立“两权”同步实现的利益导向。从中得出,“两权”同步实现是集体与成员关系的系统性变革、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动态调整过程、是以土地资源为核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