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实 《北方经贸》2004,(5):109-110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这些产品行销世界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但是 ,用严格的“世界工厂”标准来衡量 ,中国还有差距。在“中国制造”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弱点 ,尚不具备真正的实力。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中国还须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欣 《成功营销》2008,(8):78-81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今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的浓缩品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变,提出了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是2008年提出的“中国红”,“中国红”能否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格兰仕的“红色”产品能否铺满世界大道?  相似文献   

4.
张墨 《商界》2007,(7):I0016-I0019
一片片工厂林立,数百万中国人在深圳打工——中国是“世界工厂”,深圳是“制造之都”。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来,中国的“速度”不断令世界瞠目结舌。上世纪80年代,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不久后,383米高的地王大厦便以“九天四层楼”刷新了这项纪录。人世不过七年时间,“中国制造”一词的知名度便超越了“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这个巨大的“工厂”每小时就向全球输送一亿美元的产品。三十年前,个体经济的合法身份还有待争议,而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数百亿身价的富豪和跻身“全球500强”的巨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分析,根据MES系统要紧紧围绕“服务于工厂、服务于生产”的目标来展开,通过控制包括物料、设备、人员、流程指令和设施在内的所有工厂资源来提高制造竞争力,提供了一种系统地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质量控制、资源管理、生产调度等功能的方式,实现生产制造的数字化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内看珠三角,珠三角看格兰仕,从上至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如火如荼。中国制造的浓缩——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进行转变,提出新中国制造时代,其转变的核心战略就是今年明确被提出的“中国红”。且看“中国红”如何改变和升级一个企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中国“世界工厂”的负面效应,指出“中国制造”尽管表面获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功,但是跨国公司转移了超额利润,留给中国的只有微薄的加工制造费和环境问题。文章提出“中国制造”需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重视价值链分析法的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9.
人人说话     
在工业领域工作多年,我对中国振兴重大技术装备产业有很深刻的感触。中国正雄心勃勃地宣称要建设“世界工厂”。然而已是“制造大国”的中国与世界上真正的“制造强国”还相距甚远,其中作为重中之重的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之差距尤为明显,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消极因素。重大技术装备落后的原因很多,也很  相似文献   

10.
要学会调查研究一天早上,我在阅读小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突然眼睛一亮:中央领导机关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我在这句话的下面用红笔画了杠杠,习惯性地微闭双眼,咀嚼起它的含义来。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二、现代物流发展的机遇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四、“世界工厂”和竞争力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面是中国制造中的“爆炸式”发展,另一面是中国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或南亚等地。更让被冠以“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窘迫的是,德国制造精湛的工艺仍无法撼动,美国制造的卷土重来、日本制造的逆袭,都会让中国制造处于焦灼的境地。中国制造的良性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与国际反倾销的会计应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中国制造”和对外贸易的高歌猛进,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威胁论、世界工厂论、产品冲击论、输出通缩论等一直未断,有人甚至偏见地认为“中国制造”完全依靠货币低值来竞争,由此对“中国制造”发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倾销,其中不乏是对反倾销的滥用。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还是成本优势,成本优势凸显“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为了应对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制造”的滥用,需要我们恰当运用“会计武器”捍卫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已得到全球共识,“坐四望三”的贸易大国地位更是为世人瞩目。尽管有上百种中国商品的出口市场份额占据世界首位,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却少有人知道这是哪家中国企业生产,也说不清是哪个品牌产品和品牌制造商,更没有人会说是中国主宰了世界制造业,充其量中国还只是一个“世界工厂”。如果说日本制造取代欧美制造是靠“制造 品牌”成功的,那么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更多的只是“制造”而没有“品牌”,中国制造的OEM实际上就是洋品牌为中国制造设置的一个“温柔的陷阱”.而中国企业还大多安心于这样一个制造陷阱之中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5.
“物流”的驱动力是订单,工厂依照订单去采购、制造、销售,这就必须要靠现代物流作支撑。现代物流就是协助企业提升自己取得速度优势的最佳管道,让供应链管理系统更加流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保持着一种不可战胜的生产机器形象。不过,有些“中国制造”领军企业开始将部分生产外迁。纺织、家电、汽车等各类企业都在当局的赞许下寻求走出国门。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经济学家陈兴动说:“这是一种趋势,它将被证实,特别是在制造工业方面。”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非金融投资达122.6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强来自制造业企业。  相似文献   

17.
王仕斌 《销售与管理》2006,(5):I0017-I0017
中大的客车厂是典型的A型工厂——由多种原材料或零部件加工或组装成一种产品。根据中大公司网上信息,该公司目前拥有八大类共计180余种车型,涉及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种类近万种。由于零部件和供应商数量大,这一类型工厂普遍存在缺料等不良现象,同时也容易形成产能瓶颈。要实现“提高制造中心的生产效率,缩短单车制造时间”,可考虑采用TOC制约法进行系统、持续的改善。由于这种方法需要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而我没有到过中大的生产现场,无法“对病施治”,在此只介绍一下TOC制约法的一些操作精髓。  相似文献   

18.
品牌传播手段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广告大观》2000,(11):52-53
“工厂里制造出来的是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则是品牌。”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工厂,当然需要在全世界购买生产资料,在中国的“世界制造”必然带来在中国的“世界消耗”,但中国已到了尽快改变发展道路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进出口经理人》2011,(5):68-68
我们一直以来都自诩为“世界工厂”并骄傲地宣称自己是制造业大国。而事实上,中国的大部分工厂都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备受煎熬。为什么一个制造业大国,却没有强大的制造型企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