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美国能源独立战略不仅为美国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路径,也正在改变着全球能源、经济,乃至地缘政治版图。这使得我国石油对外依有度逐步攀升,周边环境更趋于复杂,“搭安全便车”将受到严峻挑战。建议加快推进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发展清洁/替代能源,加大能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投入,挺向深海等。  相似文献   

2.
石油危机以后,美国通过相关政策推动能源战略转型,逐步实现了能源的供给安全和使用安全。从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历史经验,不难发现,能源立法是保障能源政策顺利推行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依据和保障。从能源立法的角度研究了2000年以后美国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演变情况。指出美国能源立法实践对中国能源立法、能源政策制定及能源战略规划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就职后,实施绿色能源政治,这给中美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能源和气候变化成为中美合作的重点。文章指出了中美能源合作的特点与阻碍因素,并就深化中美能源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能源政策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总统竞选中奥巴马能源政策宣言未来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必要。文章首先结合国际原油价格历史走势回顾了美国能源政策演进过程,然后引入石油进口依存度、石油依存度和石油消费强度三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已有能源政策的效果,得出美国能源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些规律,并据此对奥巴马能源政策宣言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选取1987—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能源需求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修正的AES模型和MES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工业部门中生物质能对化石能源的内部替代问题。结果显示:中国对生物质能的需求量会随其自价格弹性的降低而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价格和需求量的同向变化表明,不能依靠价格诱导降低其需求,但价格诱导可促进生物质能对石油和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据此得出:中国的石油和煤炭两类化石能源呈现出"吉芬物品"或"低档物品"的特性,作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质能则表现出"正常物品"的特性;生物质能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品。  相似文献   

7.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中欧能源合作与欧盟同俄罗斯或中亚等地区的合作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欧盟和中国之间并不存在"消费者—生产者"的关系,相反,两者目前甚至还在为保障各自的经济增长而争夺有限的能源资源。然而,气候变化给未来世界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成为中欧能源合作的基石,中欧能源合作更多是探讨欧洲如何帮助中国调控其对能源的需求,从而降低其给世界气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减少双方在能源供应上的压力和竞争。本文旨在梳理中欧能源关系的缘起以及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介绍中欧能源合作开展的关键领域,分析合作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并为中欧能源合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贸实践》2004,(3):12-15
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能源领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制定能源战略时,要全面了解今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和挑战。我国今后所面临的能源发展问题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问题,概括起来至少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是对环境能源领域某些特定问题的求解过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明确环境问题实质,推断其演化趋势,在经济、社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约束下,综合经济、金融、法律等领域思想精髓,拟定创新政策。文章对以环保意识坚定而闻名于世的荷兰环境能源政策创新过程进行了探讨。重点考察其可持续能源系统规划架构与流程及政府扮演的角色,为我国环境能源政策创新的具体过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能源政策:演进与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琳 《经济经纬》2006,(5):51-53
作者着重介绍日本能源政策的演进与构成,并通过对日本能源政策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试图展现战后日本能源政策的全景,进而揭示出日本能源政策的发展轨迹,解析其能源政策中科学的、有利于能源中长期有效使用的举措,以及对中国能源政策制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能源政策及其对东北亚能源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威 《经济导刊》2011,(12):20-21
21世纪油价的上涨使俄罗斯借助"石油美元"有能力更多的介入世界能源市场。丰富的储量以及地理上相邻或者相近使俄罗斯吸引了东北亚国家的更多关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都想得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以及远东的石油来确保本国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2.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要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化石能源过度利用所引发的能源安全、能源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主要目标。因此,根据多目标优化的原则,通过确保区域能源供需平衡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新能源替代缓解能源资源约束、完善保障机制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实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对于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体系尤为重要。基于区域视角对云南省1995—2017年能源消费数据和主要大气排放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能源消费和大气保护动态关系区域VAR模型,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短期看,天然气和一次电消费的增加会减少环境污染,但长期看,这种影响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性和固化,不能产生持久性的作用。据此为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产业调整、环境保护动态关系管理提供较为精准的量化依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美国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确保能源供给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所在.美国能源产业早期经历了自由竞争和垄断阶段,罗斯福新政时期确立了能源产业管制框架.1970年代进行的大规模能源产业去管制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改革中的失败做法以及随之发生的能源危机影响深远.21世纪到来后,美国的能源战略、能源政策与能源立法有了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物质能源对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不断攀升的石油价格及有效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生物质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问题,但同时出现与粮争地的矛盾,对保障粮食安全不利。如何在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发展生物质能源成为政策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生物能源是未来社会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技术、资源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植、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示范基地等措施.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建设生物能源的原料基地、产业基地,带动我国能源农业、能源林业和生物能源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可能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开发利用带来的可能影响进行梳理,发现目前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不论是在资源禀赋潜力,还是在应用趋势和市场前景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产业发展条件.但由于开发动力机制不足,原料不可持续性供应也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的提出有助于调动企业和农民主体的参与意愿,并为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政策供给环境和技术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疆国际能源大通道的建设,分析中亚能源政策的变化、国际势力对中亚国家油气源的争夺等引起的油气供给和油气价格的变化,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油气供应量和油气进口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油气供给变化和油气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运行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能源市场化的实现,必须打破能源行政垄断,引入民间资本投资。民间投资虽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存在着结构性壁垒和市场准入等体制性障碍。因此,必须以国外能源行业引入民间资本经验为鉴,进行制度创新,放宽民间投资准入能源领域,消除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的制度障碍,细化和强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春华 《经济研究导刊》2015,(7):150-152,200
通过分析北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因素:环境安全、能源安全、价格安全,提出北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具体方法、思路,即采用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根据判别结果评价出重点扶植产业、一般扶植产业和后备扶植产业,进而采取相应的扶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