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指数为基础,测算中国制造业总体和具体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动态变化,并与发达国家和与中国发展阶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表明,用制造业总体的GVC地位指数很难准确反映一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分行业测算效果更佳;中国制造业正受到发达国家从高端和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从低端的双重挤压,因而应加快实现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和制造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突破现有研究多是从产业或产品层面评价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传统思路,采用兼顾出口与进口的净贸易指数,比较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22个细分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在价值链中不同生产环节的竞争力.结果显示,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高估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存在出口与实际竞争力相背离的“统计假象”.在价值链环节,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零部件等高端环节存在较高的进口依赖度,呈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  相似文献   

3.
4.
5.
6.
刘珊珊  杨广超  陈昭 《广东经济》2016,(14):111-113
制造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到贸易总额一半以上,一直以来是全球贸易的主体.本文以“G20成员国”二十个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量化分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依据选取的四个指标对G20成员国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动态追踪G20经济体制造业产业竞争秩序变化通知,甄别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以便全面理解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对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制造业跨境资本流动产生的正负效应为切入点,考察行业技术水平对中国制造业双向FDI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调节效应。以2003-2014年中国制造业15个细分行业为样本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从整体上看,行业技术水平对单向FDI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产生正向调节效应,并且双向FDI良性互动显著加强了这一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性:仅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能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并且现有行业技术水平仅能扩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内向FDI的正向效应;由于外向FDI、双向FDI互动仍处于初始阶段,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暂时无法有效通过行业技术水平来扩大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正向作用;国内生产配套能力的加强有助于同一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体现出国家价值链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支持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国际地位与比较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克莎 《经济管理》2003,(17):64-68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TIVA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服务出口与服务业GVC地位情况,主要结论有:SGX算法下的服务出口额显然高于DVA算法下的出口额,且高估率在3.5%-7.2%之间,SGX算法下的服务出口额对于SSDVA的高估率更高.总出口的服务增加值要大于服务业的增加值出口额,说明有许多服务是附于其他行业被出口的,五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商业服务部门的高估率最高;并非服务贸易规模越大,GVC地位越高,也并非GVC参与度越高,GVC地位指数越大.几个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处于价值链的更上游端,中国的GVC参与度最低.从我国的主要服务部门来看,商业服务部门GVC地位更高,金融中介部门的GVC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制造业数字化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0—2019年全球42个经济体制造业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源自国内的制造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源自国外的制造业数字化会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国内数字化投入可以通过效率提升效应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因此,建议全方位推进数字产业化进程,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加强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产业数字化来源的影响,充分发挥源自国内的数字化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逐步降低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对国际数字产业资源的依赖,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分析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用效率指数、相对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中国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中国制造业虽然具有高效率指数和相对生产率,但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同时对中国制造业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分析,并将中国制造业的效率与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规模空前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条件下,世界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正向相对均衡化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将是多中心和多层次的,世界制造中心再也不可能由一家独揽。中国不会取代现有的三大制造业中心,中国制造业的定位是成为继美国、欧盟、日本的第四个世界制造业中心。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备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种定位在现实中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劳动成本优势消失和环境问题制约,中国制造业滞留于价值链低附加值环节,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回顾已有文献,梳理总结了全球价值链概念的演变、全球价值链地位测算、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制约与促进因素、国家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17.
自国际分工理论创立以来,国际分工实践上经历由产业间的国际分工到产业内的国际分工,再到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伴随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各国按照其制造业竞争力分布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制造业竞争力强的国家分布在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制造业竞争力弱的国家则分布在价值链的低利润环节。在研究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试图运用经济与贸易的知识,从新兴国际分工体系的视角探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增强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低端环节,由此引致日益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地位的基本属性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的高含碳化,与此同时,低端地位对影响出口隐含碳总量变化的规模、结构、技术因素均产生较强的负面作用,强化了高碳化趋势,并制约了隐含碳总量的降低。由此可见,外贸出口低碳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世界工厂"的定位,转变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成为研究我国与韩国双边制造业贸易关系的一个新视角。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中韩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各项指标得出了中国在中韩制造业贸易中处于低端位置。要改变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地位需要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